1)第三百四十八章 圣人之治_圣道读书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天,陆鸣开始做《杂文》的试卷。

  杂文要自己选择题目,自己取题材,可以写的东西又多又广,正是因为没有题目才显得最难。

  所以,考生要想在《杂文》科获得好成绩,就要写出非常有意义的文章,要有含义,要有它的中心思想,要表达自己心中丰富的情感。

  通常情况下,考生都会写自己过去的事情,以自己的经历来做出属于自己的文章,展现自己心中的抱负,那么其中所表达的就是自己的情感。

  陆鸣并没有着急动笔,而是在酝酿自己的思路,所谓成竹在胸,下笔有神,只要心中有了文章,就能够一气呵成。

  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过去,陆鸣一直在不断地酝酿,很是悠哉。

  下午,陆鸣在心中酝酿完毕,开始动笔,题目为——圣人之治。

  题目语气极为庞大,整个文院的才气都微微一沉,天空突然炸响一道惊雷,吓得许多考生的毛笔都掉在了地上。

  随后,陆鸣开始书写内容,讲述得是青莲境中自己获得了半圣之宝后,所经历的事情。

  因为这件半圣之宝,差点引来了列国的争夺战,列国读书人无不对其贪婪。

  特别是武国的温家读书人,庆国的殷家读书人,他们为了争夺半圣之宝,可以说是不择手段。

  在文章之中,陆鸣将温家和殷家的行径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可谓是入木三分,令人发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这是道家学派创始人李耳所写的《老子五千言》中的经典内容,陆鸣将其中文章摘录过来,作为了自己文章的思想之一。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

  这是《老子五千言》中的意思,但是在陆鸣的文章之中,也是有着相同的道理。

  如果列国读书人不去追求文名,就不会为了文名而勾心斗角。

  不去追求宝物,列国读书人也就不会为了宝物而大打出手,引来各种矛盾。

  不炫耀自己,不让别人心生贪念,读书人就不会被蒙蔽心智。

  写到这里的时候,陆鸣听到了很多惊讶的呼声响彻在耳边,然而这里是考场,没有人敢这么大声喧哗,所以那些声音并不是附近的考生发出,而是俯察科举考试中的列国众圣的圣念。

  他们先被陆鸣的标题“圣人之治”所吸引而来,毕竟放眼列国考场,还从来不见有人敢把标题起得这么狂。

  陆鸣知道众圣意念一直在俯察着每一个考生,此时又听到众圣的圣念都不约而同的惊呼出声,难免有些紧张起来。

  深深呼吸了一口气,陆鸣不断地告诉自己不要紧张,要排除自己的杂念,专心致志地写文章。

  “是以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