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二章 一日三报_替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淮南而来的信使进入帐中后,见帐中气氛有点沉闷,有些紧张。

  他小心翼翼的将怀中的军报递上。

  曹操接过军报,展开看了起来。

  刚看的第一眼,曹操就惊呼出声道,

  “三郎何其速也。”

  曹操惊呼之下,下意识的不再称孙翊为小儿,反而美称其为三郎。

  这封军报上正是奏报孙翊平定庐江的事。

  曹操大为震惊,方才才刚刚收到孙翊的讨李文书,

  现在就收到了孙翊平定庐江的消息,这样给曹操一种孙翊朝发文书,暮则平李的错觉。

  因此曹操才会惊呼出声。

  但很快曹操就反应了过来,并不是孙翊一日平李,而是文书与军报到的时间太巧了。

  当日他离开许都时,许都朝中大事都委任荀彧办理。

  孙翊的讨李文书乃是报送朝廷的,那时孙翊也并不知道自己已经离开了许都,因此讨李文书是先送到许都,再由荀彧转呈到官渡来。

  而这封军报乃是扬州刺史刘馥呈报上来的。

  刘馥知晓自己目前身在官渡,且自己离许都前曾下令,有关于军事之事都直送其案前,无须先行递送朝廷。

  因此讨李文书虽先发,却辗转多日,军报虽晚报,却径直快马往官渡来。

  在这个因素之下,造成了讨李文书和孙翊平定庐江的军报一日同达官渡的巧合,以至于一开始让自己以为孙翊一日平李而产生惊呼。

  孙翊虽然不是一日讨平庐江,但从刘馥中的军报可知,孙翊从出征到平定庐江只用了半个月。

  就这个速度也足以配得上曹操的那句“三郎何其速也。”

  随后曹操又细细看起军报上的详细内容来。

  随着孙翊平定庐江,原先被江东方面特意遮掩的一些事也都露出了水面。

  因为庐江已定,遮掩已经没了用处,流传出去反而更能体现孙翊的才能。

  在看到孙翊潜藏形迹,分兵诱敌,奇袭皖城的时候,曹操赞道,

  “三郎得兵法虚实之要,机变无方,无愧为孙子后人,亦无愧父兄之威名。”

  在看到孙翊拿下皖城后宣言,“只诛首恶,不罪旁从”时,曹操叹道,

  “三郎宽纵十数人而尽收庐江全郡人心,识人心,懂权谋,虽年幼,守成亦是无忧矣。”

  最后看到刘馥军报中特地点出的在亲征庐江前,孙翊力排众议,先定庐江时,曹操默然。

  无赞无叹,只是凝眉。

  他对曹丕的训斥还是刚刚发生的事,曹丕如今还在地上跪着。

  孙翊先征庐江这一点,意味着什么,再是明显不过了。

  孙翊识兵法,于战阵之事精通,说明其有名将之姿,但这不足以让他忌惮,至多孙家再出一位孙坚、孙策罢了。

  如今他手下战将千员,其中称为名将者,异姓有于禁、张辽、徐晃、乐进等,亲族中有曹仁、曹纯、曹洪、夏侯惇、夏侯渊等,

  乃至小一辈的曹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