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3章 国防科工委要听我的意见?(二合一_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走向没落,到了80年代末,除了少数几个型号之外,已经几乎没有了竞争力。

  而以空中客车公司为代表的欧洲大陆民航工业,虽然目前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但要论总体规模和产业的成熟度……

  未来可期,未来可期。

  考虑到高度垄断的现实情况,再加上民用航空领域的封锁和制裁看上去似乎没有那么严密,因此直到1996年这会,华夏的民航发展思路还是以跟随美国的步子为主。

  理论上讲,“国防”科工委顾名思义主要负责管理国防科技工业,民用科技工业应该属于国家科技委以及机械工业部负责。

  但是很显然,同一个工业类别内部不可能同时存在两套截然不同的标准体系。

  印度人都干不出这种事。

  而华夏航空工业的标准制定权,毫无疑问掌握在国防科工委手中。

  也就是说,今天定下来的国军标,基本可以确定会成为未来民航工业领域的国标。

  因此已经在民用航空工业方面有了些许起色,至少是表面上有了些许起色的沪上飞机制造公司,自然不愿意轻易放弃参考美标的1994标准。

  而军用领域之前在和平典范计划上吃过一次大亏,目前的发展路线又已经算是步入正轨,肯定也不想再更换技术路线。

  这也是当初阎忠诚在看到常浩南写出来的那份指南之后,选择直接上报的原因——

  他作为606所的型号总师,无论从立场还是地位出发,都不太方便贸然给出自己的结论。

  “呼——”

  丁高恒捏了捏有些发胀的眼角,一时间也有些犯难。

  他是惯性技术和精密仪器领域的专家,勉强算是跟航天有点联系,但对于航空工业确实不算内行。

  在他的研究方向上,也没有涉及过类似的标准路线之争。

  苏联标准用着蛮好的你把它换了干什么你告诉我

  如今两边互不相让,而且站在他们自己的立场上也都有道理。

  军用领域自不必说,十号工程和八三工程的进度都很喜人。

  尤其是后者,最近几个月进度飞快。(正在涪城的常浩南没来由地打了个喷嚏)

  上个月,601所在歼8-3新方案试飞的时候还玩了个心理暗示的小把戏,让苏霍伊公司在引进十一号工程的谈判中做出了巨大让步,原本僵持许久的几条内容都光速达成了共识。

  按照协议,相关技术资料、设备和人员在年底之前就能到位。

  计划于1997年结束前下线第一架国内组装的歼11战斗机,1999年结束前下线第一架除了发动机之外完全由华夏生产的歼11战斗机。

  但是民航工业方面也有话讲的。

  从80年代中期开始,沪上飞机制造公司已经组装了35架MD82/83飞机,生产制造和管理水平相比运10时期有了飞跃性的提高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