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八十九章 后院失火!_世子很皮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南,三地同为长城防线。永平城再往西北几十里,就是松亭关,而松亭关此时已经落到了蒙鉴的控制之中。

  正如窦岳所说,当蒙鉴从后方率领大军来到松亭关时,将关上的杨文与徐凯他们吓得不轻。松亭关内的想到辽东方向突然出现数万南军,其中还夹杂着辽王三护卫的旗号,他们哪里还不知道辽王已经投靠了南边的朝廷……

  接下来便没什么好打的了,窦岳引马上前,对杨文他们陈述利害、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在数万大军的虎视之下,在家眷的牵挂之下,在徐辉祖的亲笔信劝导之下,本就是迫于形势而降燕军的杨文,果断下令开关投降。

  如此,蒙鉴再得几万辽东兵马,稍事整编,近十万大军在蒙鉴的带领下,直奔永平而来。

  且说永平城内的平安,领着败兵,一路逃出南城,本来千余人的队伍,因为一路奔杀、失踪离散的缘故,如今只剩下两百来人。

  平安领着败兵出了南城不久,惊喜地碰到了北返的盛庸。盛庸见到城内战火四起,败兵四处逃散,第一时间利用威望收拢了部下,汇集着数千人来到平安面前说道:“将军,末将收拢败兵的时候,发现燕王执行的是围三缺一战术,他就是想要我们往南边逃跑。末将猜测南面的路上必然会有燕军骑兵的埋伏。我们不如掉头往东北,一路跑到山海关。太子殿下在南军大营对末将说,北边有他早先布置的一支兵马,我们若是运气好的话,便可以碰到他们,如此,别说是逃出生天,或许还能引兵反杀燕军一波,以报心中愤恨,将军意下如何?”

  北平城下的损失与燕军刚才的强攻,让平安麾下的兵马死伤无数,可以说,平安与燕王之间已经有了不共戴天的死仇,盛庸的话给了平安报仇的希望,平安毫不犹豫地同意道:“既然是我派你去与南边联络的,自然是毫无保留地信任你。听你的,反其道而行,向北走!”

  盛庸听完这话,朝后方兵马振臂一呼,喊道:“全军听令,往北行进!”

  汇集到一起的两千多人,听了盛庸的招呼,当即跟着盛庸和平安,一路召集败军,掉头往北边的山海关方向奔去。

  ……

  燕山和渤海之间有一段长约十五里的平缓地带,自此从华北平原前往辽东的古道被称为碣石道。由于周边地势险峻,此处就成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交通要道。洪武十四年,徐达组织人力在迁民镇的基础上此处修建了明长城关口。因该关口周边有山有海,遂命名为山海关。因山海关为明长城最东侧的关隘,遂又被称为“天下第一关。城墙和周边的长城均用条石作为基础,内部用土夯筑,外表包砖。建成之后,山海关以东的区域被通称为关外,以西的长城以内的区域被称为关内。

  守卫山海关的燕军主要的防御重心自然是关外,燕王南下之前的交代是防备大宁的宁军,关内的兵马对于关内的防备自是偏弱。

  可事情偏偏就是如此,攻击往往来自人们意想不到的地方,顷刻关内便出现了一条黑线,隐隐有闷雷声传来,这不是天空打雷,而是万马奔腾的蹄声,山海关上的燕军吓得惊惶失措,还没有来得及转变防守重心,片刻,黑线越来越近,由浅便粗,竟然是一支数万人多骑兵军团,他们风驰电掣而来,如海浪呼啸,看他们的装备,明显都是辽东骑兵,每人配双马,战刀、长枪、弓箭、盾牌;后面还有大队步兵披挂整齐,最后则是专门驮着军毯和睡袋的辎重队伍,这些都是松亭关的储备!

  松亭关出事了!?

  这支军队正前从辽东过来的蒙鉴军团,逼迫杨文、徐凯投降之后,拿下松亭关后,蒙鉴下令日夜兼程,直奔山海关而来!此时,燕军主力皆在跟朱久炎、朱权率领的联军大战,后方空虚,他们这支奇兵将决定整个战局走向。

  这时,一队先行斥候军从前方奔至,奔至蒙鉴面前禀报道:“禀报将军,山海关南边防御空虚,驻兵不足上千,关隘上见得我军,正处于惊慌失措当中。”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