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七百六十五章 这才是真正的朝廷_世子很皮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海军根本没有,北方士卒也大多不习水战,殿下只要充分利用华夏海军的优势,我觉得铁大人连两成的胜算都没有。”

  “有两成胜算吗?”朱久炎微微一笑,“我看他连一成的胜机都没有。先生似乎有点高看了铁铉。”

  孔公鉴欠身道:“公鉴的一家之言,公鉴愿闻殿下解惑。”

  “先生应该也知道,战争比拼的核心其实是后勤,也就是钱财与民力。齐鲁这些年来可不太平,蝗灾、水灾不断,建文的新政更是搞得齐鲁各府各县民生凋敝、人口锐减。听说铁铉已经扩大了军屯想解决军队的粮食问题,他抵御的准备虽然做得早,但动用民力何止百万?如此消尽民力、民财,哪怕因为他的声望与百姓们一时忍耐,真大规模的打起来,消耗必然成倍增加,最后肯定惹得民怨沸腾,士气低迷,这只是其一。

  其次孔先生已来到我这里,齐鲁的儒士会站到哪一边?我父皇已在筹备新朝恩科,天下士子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不就是在等个科举为官?如此双管齐下,士子之心已然站到我方,加上铁铉本人一直在指挥布局,人又不在济丨南,必然会造成齐鲁的政局不稳;

  其三,我父皇已经是登基的大明皇帝,占据大义,铁铉口口声声效忠建文,可建文已自丨焚而死,他要顽抗到底,齐鲁的官员们答应吗?在内部不稳的情况下,他倾兵在泰安、莱芜一线布置防线,必会让那些不想打的官员们趁机响应我军,再加上我华夏海军可随时从海上威胁他的后方,必然加速他的后方崩溃。

  此三点表明铁铉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何以抵挡我军?我说他有一成胜算,其实还是高看了他。”

  孔公鉴半晌才叹息道:“同是太祖血脉,殿下见识、谋略要比齐王高明太多。”

  朱久炎傲然一笑:“孔先生不妨动用关系,回去旁敲侧击地劝一劝铁铉,大明已经凤凰涅盘,接下来就是浴火重生之时,他做这无畏的抗争,于国于民于齐鲁百姓都是不利的,如果他愿意,我必不计前嫌,仍旧重用他!”

  孔公鉴被朱久炎的气势折服了,他想到齐王对朱久炎的连连称赞,连齐王这样的叔叔辈都没口子夸赞一个侄子,孔公鉴不由心中暗暗叹息,这才是雄才之主,自己能够及时投效,实在是带领孔家逃过一劫。

  孔公鉴起身恭恭敬敬长揖施礼:“殿下之言,我一定想办法转告铁大人。至于听与不听,只能看他了。”

  “去吧。”

  ……

  就在朱久炎和孔公鉴面谈之时,铁铉已经接引撤退的兖州的军民百姓进了泰安州,前军都督府左断事高巍正是此次兖州撤退的主事人。

  高巍,辽州人,他与铁铉很早就相识,二人情谊深重,在京城里的官员纷纷跑去投靠朱柏父子时,高巍却从京城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