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5章 寒门难再出贵子_带着医院回古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子监位于南外城,通御街。

  从内城沿着御街一直往南,出朱雀门,再往前走三个街区,左拐就是了。

  天下国子监一共分为四处,分别是位于汴梁的东京国子监,位于洛阳的西京国子监,位于大名府的北京国子监,还有一个比较特殊,位于江南的临安国子监。

  大周朝廷主办的国家级大学中,太学最牛,因为太学是唯一学儒家经典的学院,将来通过科举考中进士的最多,是多少学子挤破头想进的最高学府。

  说白了,跟现在的中央D校差不多,出来的基本上都是当官的。

  其次就是国子监了,大周朝的国子监用现代的眼光来看,更像一所专科类大学,里面学科种类很多。

  比如算学、画学、书学、律学、武学、医学等等,应有尽有。

  这里毕业的学子,也可以参加“高考”,但是考中以后只能担任技术官员,而不能成为“进士”,将来的前途有限,当不了大官,更进不了政事堂。

  比如医学院毕业,通过科举,可以考中“翰林医官院”,从这里毕业的学子,最高成就是进太医院,不过大多人只能去各府县担任医官。

  医官,不入流,这是儒家学子所鄙视的“末官”,下九流。

  大周朝算是风气比较开放的朝代,各方面限制都不是很死,但社会潜规则还在,比如医学世家出来的人,一般都是从医,几乎不给你机会学儒考进士。

  除非你一出生就寄名在普通人家那里,再以他们子嗣的名义去考举人进士。

  说破了,还是文官集团想维护自己的利益,不想让更多人进入去分一杯羹,所以设置了重重条件,不允许你跨界。

  这种情况在后来明清就达到了顶峰,什么军户、医户、茶户、渔户、马户、矿户、匠户、织户、船户、商户、盐户等等。

  相当于你爹是干嘛的,你以后就是干嘛的,一天到晚奴役你,压榨你,就算给你高考的资格,你也没这钱财和能力供子弟去上学,去考试。

  地位也仅仅比胥吏和娼优之家好一点,这两类人是肯定不能参加科举的。

  在古代,阶级固化那是相当相当严重。

  寒门难出贵子,

  不要看戏里演的,一个穷学生,连去京城赶考的盘缠都没有,然后哪个娼妓或者女鬼资助多少多少银两,然后学子答应回来娶她为妻之类的。

  赴京赶考,首先你得是举人身份,

  问题是举人就算是“士大夫”阶层了,旁人见你要叫一声“举人老爷”了,有得是乡里乡亲来“投献”自家良田,马上让你成为大地主,还不用缴税那种。

  你说这样的举人老爷,会是穷人吗?会连上京赶考的盘缠都没有?

  人家进京赶考,凭“准考证”和当地官府的“路引”,官家是免费提供车船接送,沿路驿站可以免费吃住的。

  需要你个青楼女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