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4章 太液池旁的谈话_幻梦新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不管是不是刘骜指使,他都不愿意与皇家有所纠葛。

  东方明揖手恭谨行礼,搜肠刮肚的想想了词,偷偷看了一眼刘骜的脸色,说道:“草民不过一介布衣,闲散惯了,只求躬耕于山野,苟全性命于当世,不求闻达天下。况且草民听说入阁之后可以参详天书,一旦解开天书之秘,也一样可为陛下分忧。”

  刘骜停下脚步,目光炯炯的注视了东方明半晌,摇了摇头轻叹一声。

  “昔日高祖开国,身边有萧何、张良、韩信、陈平等天下雄才,而朕欲求栋梁之材却如此艰难,看来朕委实不如祖宗啊!”

  说完不待东方明回答,继续举步前行,东方明只得亦步亦趋的跟在后面。

  太液湖北面有一座高大的凉风台,台高二十余丈,积木为楼,由于水波渐浸岩石,所以又称为渐台。

  刘骜带着东方明缓步登台,凭栏观湖,此时玉兔悬空,建章宫各处华灯初上,好似在周围升起了点点繁星,明月的清辉照在波纹细碎湖面上,就像给水面铺上了一层闪闪发亮的碎银,又像是被揉皱了的银色锦锻。

  湖上不知何时泛起了一片青烟似的薄雾,俯瞰湖中三岛,只隐约辨出灰色的山影。

  刘骜指着湖中央的假山说道:“这太液池方圆十顷有余,湖中筑有象征瀛洲、蓬莱、方壶的三座仙山,据说三山的形态还是昔日瑶池西王母驾临时手绘而成,先生有名师指点,出身不凡,依你看,这世上可有仙人,可有仙术?”

  东方明想了想,恭谨的答道:“草民才疏学浅,不敢妄言,不过依我揣度,仙道终是无凭,圣人云,子不语,怪力乱神。”

  刘骜看着东方明说道:“先生方才提到天书,若世上无神无怪,寡人治理人间,要天书何用?”

  东方明一时揣测不出刘骜的用意,不敢轻易开口,只好转头避开他的目光,将视线投到湖中。

  刘骜语声悠悠,继续说道:“朕有半部论语,若能善加利用,足以治理天下。”

  东方明皱了皱眉,问道:“孔圣所遗论语传遍天下,但不知陛下为何只用半部。”

  刘骜没有直接回答,忽然问道:“敢问先生,三纲中,国为民纲何解?”

  东方明不假思索答道:“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

  话一出口,他心中一惊,猛觉失言,立时闭嘴不语,背上冷汗涔涔而出。

  刘骜微微一笑,“夜半清谈,先生不必拘谨,以先生之才,这半部论语还需朕来解释吗?朕大力扩张太学,就是为了让天下读书之人都为朝廷所用,向天下无知百姓只传半部论语。只要天下百姓逐渐认为我刘氏便是华夏,华夏便是刘氏,我大汉江山何愁不江山永固。”

  东方明此刻连额头都渗出了汗珠,低头不语,和一个手握天下大权的皇帝聊这种话题实在不是什么明智之事,他偷眼看看刘骜,不自觉的想起了刘松仁饰演的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心里暗暗打了个寒颤。

  刘骜看东方明的样子,哈哈一笑,拍了拍他的肩头说道:“先生不要介意,朕说多了,不过先生既然决意要做天谕阁弟子,听听也是无妨,天谕阁在我朝地位超然,便是朕也需敬让几分。”

  东方明本想顺着话题再套问一些天谕阁的情况,不过心念电转,唯恐多生事端,把到嘴的话又咽了回去。

  刘骜略一停顿后,看着他的神情变得有些凝重,缓缓说道:“先生可知你要闯的最后一关,入口在何处?”

  东方明微微一怔,摇头答道:“草民不知。”

  刘骜严肃的说道:“那一关的入口在孝武皇帝的茂陵地宫之中,孝武皇帝驾崩后,断龙石一直未封,便是为了等这天谕阁最后的过关之人。”

  ……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