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八百五十五章:桥梁 (二合一)_没钱上大学的我只能去屠龙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人类社会里这当然是正常的学科,我的意思是在混血种的圈子里这个课题不受人待见。”

  “混血种也多有畸形胎儿啊,而且这还是高发的生育事故。”曼施坦因还是不解。

  “如果你遇到一个克隆科学家你会问他什么问题?”施耐德忽然开口说。

  “我会问他...”曼施坦因设想了一下然后瞬间卡住了。

  还能问什么,提到克隆,大部分人很难不第一联想到“克隆人”,这种在道德上颇为禁忌的激烈话题。克隆羊等等的课题在禁忌面前的讨论度和眼球度都得往后稍稍。

  “同理...”古德里安慢吞吞地解释,“在我们的圈子里提到‘遗传学’和‘遗传基因’这种东西,大部分的第一个想到的东西也都...不太好。”

  “基因改造工程。”施耐德说,“混血种学术界对于遗传学争论最大,也是期望最大的一项技术。从基因编辑上破译龙族血统在人类血脉中的演变过程,搞清楚有关龙族的每一段基因代表着反馈在混血种身上的优点与缺点是什么,利用‘分子剪刀’的原理完整地切下或者保留个别基因,使得混血种的后代更加完美、稳定。”

  “分子剪刀?”曼施坦因皱眉。

  “可以插入、删除、修改或替换生物体基因组中DNA的技术,可以使问题基因失活,或提供所需要的基因。这一技术被学术界普遍认为可以治愈以前无法治愈的疾病,延长人类寿命,所以也被人称为‘上帝的手杖’。”古德里安负责解说。

  “...有过相关的实验吗?”曼施坦因呼吸忽然急促了起来,因为他意识到这是多么了不得的前沿技术。

  “人类社会暂时没有,但在混血种中有科研型‘言灵’的精密辅助,在二十世纪末前苏联的混血种科研人员就秘密制作出了‘白化病蜥蜴’。”古德里安说,“他们让蜥蜴得了白化病,因为部分白化病患者有视力问题,他们希望利用蜥蜴来研究这种基因的缺失如何影响视网膜的发育。”

  1958分子遗传学的理论基础才被奠定,同世纪末基因编辑学就进入了试验阶段,毫无疑问这是一项激起了整个二十世纪混血种科研人员热潮,并且快速得到突破和近战的真正‘黑科技’。

  “这...不是很好吗?”曼施坦因说,“难道后来出了什么人体实验事故,制造出了不得了的怪物?”

  “这倒是没有,科学研究制造出失控怪物什么的只会出现在科幻B级片里吧?”古德里安挠了挠头,“生物部那边研究个沾着%龙族血统的犀鬣蜥都得架上激光分解器做保障,这类实验的安全措施比你想象的要严密。”

  “那为什么这项技术被叫停了?”曼施坦因更不解了,基因编辑技术又不是克隆,如果技术真的能保证成熟还能有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