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六十六章 战地英魂_荒村往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秋立将著名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说过的话当做了自己的座右铭。

  秋立也正如鲁迅先生一样,深感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救治人的精神,唤醒民众的觉悟。

  1937年1月,红色中华通讯社更名为新华通讯社,主要精力全部投入到报道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之中去。

  秋立秘密向党组织明确表达了自己要当战地记者的心愿,被组织批准后成为新华社晋察冀分社的一名记者,并取笔名黎明,与同事们深入一线,宣传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揭露日寇的侵华罪行。

  秋立不仅用自己手中的笔写下了许多催人奋进、斗争昂扬的文章,还用镜头记录下了许多触目惊心,发人深省的照片,呼唤着民族精神,激发着广大同胞的斗志。

  当时署名“黎明”的作者在新华社等主流报刊发表的战地报道可谓字如刀、笔如枪,引发了巨大的反响,黎明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小鬼子直恨得牙痒痒却又无可奈何,曾特意派出特务企图暗杀署名黎明的记者。由于我党的保密工作严谨细致,所以秋立一直有惊无险的游走在刀锋之上。

  秋立和其他工作人员不仅仅是新闻工作者,更是八路军和新四军中的一份子。他们随部队深入敌后,活跃在抗日的第一线。所以,他们也承受着其他新闻媒体所无法体会的血雨腥风,在日军对各个根据地进行“扫荡”之时,为了突围出日军的包围圈,秋立同部队一同冒着枪林弹雨进行战斗。

  但是在日军强大兵力和火力面前,很多新华社的员工都不幸牺牲。日军为了扼杀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敌后的活动,实行了“囚笼政策”。在这种情况,不仅敌后武装的活动空间受到了压缩,新华社总部和各分社之间的人员流动也遇到了极大的困难。

  在日军加大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之后,八路军决定化整为零进行战斗。新华社的工作人员也加入到敌后“敌后武工队”中进行作战。这样虽然便于行动,但是力量过于分散,很难形成合力,给敌人造成可乘之机。

  秋立作为新华社晋察冀分社的一名战地记者,用自己的牺牲证明了,“文人”不仅能写妙笔文章,更会在关键的时候舍身取义。

  一九三八年十月的一天夜晚,在和日军的激战中,秋立和部队走散了。

  在追寻的过程中,秋立与译电员李富全、军医韩冰、小八路雷子几个人又汇合到一起,组成一个小队,连夜行军。

  身后的枪炮声越来越远了,人困马乏的几个人顺着小道来到了冀北一个叫靠山屯的村庄,借宿到了年老伯家中。四个人半夜三更睡得正香,突然被年老伯急促的叫醒。

  原来日本鬼子悄无声息的进村了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