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50章 乡村振兴家乡谈_人过五十日过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式随着农村年轻人口的继续外流,必须走现代化、规模化农业之路,职业化农民是一个新兴职业,而第三产业的发展才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我开玩笑说母亲辛辛苦苦在院里院外种植的蔬菜地瓜,不值一百块钱,同样道理,一亩二亩的小麦玉米产量的价值,不敌同样劳动成本购买粮食。小伙子若有所思,不断点头。他告诉我,东边大河在建观光旅游大坝,上边跑车,发展旅游,当然他对这个项目也不是很完全了解。

  我说声不要耽误你们干活,就离开去了东大河。这条河我们一直叫东大河,因为在村东边,直到后来才知道它有个名字叫大沽河,并且是胶东半岛最大的一条河流,我村南侧的产芝水库,如今叫莱西湖,是青岛的重要水源地之一。大沽河湿地公园,成了沿岸莱西、即墨、胶州、西海岸新区搞旅游产业的宝贵资源。

  沽河两岸,南北两条堤坝初具规模,工程量相当巨大,各种机械如推土机、挖掘机都在轰鸣着工作,两个老者在此看热闹,经过交谈,才知道是外姓的两位叔叔辈,我报出了父亲的名讳他们才知道了我是谁。他们对铺设的巨型水泥排水管的抗轧度表示怀疑。我想村里的污水下一步肯定是经过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才能排入河道的。前些年因为疯狂挖沙,大沽河不再是细沙铺底,水流潺潺了,而是污泥砂石混合一起,甚至发生过人畜误入爬不上来沙坑水坑失去生命的悲剧。河两岸的植物生态跟小时候的也没法相比,物种单一化严重。如今的河道因为过度挖沙,比地平面下降了二三米之多,现在要恢复生态,的确非常有必要,可是也同样是一笔巨大的投入。好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生态发展、绿色发展的理念提出非常及时。

  河道里只有一个个不连贯的水湾,被碾压过的芦苇、蒲草露出了密密麻麻的根茎。没有被碾压的河道里茅草旺盛,偶尔有野鸭鸣叫白鹭大雁飞舞的喜人场面。风力发电的大风车迎着北风旋转着,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很优美的乡村画卷。

  遇到一个叫他三哥的,他养了一只羊,母亲每天喝他送来的鲜奶,感觉身体很有劲儿。他为人热情,看到母亲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总是动手帮忙,不求回报,每个月说好的75元奶钱,他只要60元。母亲无数次跟我念叨他的好,我却似乎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回报人家。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他的儿子大学毕业教书,在城里买房子娶媳妇,日子过的很好。

  远远地看到家门口有三个人在端量我家门楼,疾步走过去才知道是村书记和两个委员在研究怎么把母亲的一个柴草垛挪到院子里。这个书记比我小几岁,也算是小时候的玩伴但不是很亲近,所以他也就对我有些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