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五章 无人问津_科技巨头:从大郎手机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星云科技的研发部成员再次扩张,并把一部分精力投入在了芯片设计上。

  为什么是一部分精力?

  因为当刘大郎放出消息,称星云科技内部已经突破65~40纳米纳米压印技术时,居然无人问津!

  也不是完全没有人来,各大手机厂商、以及一些同行先是恭喜了一番,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好不容易来了几个公司,不是问合作,张口就要买下星云科技,刘大郎自然不会答应,直接送客。

  “喂!我们可是突破了NIL技术啊!我们可是国内第二家能够生产100纳米以下的芯片公司啊!”

  人呢?

  人呢!!!

  就在刘大郎百思不得其解时,他终于发现了一个问题,原来业界对于纳米压印技术的认知不够。

  星云科技也没有对这一技术进行着重宣传,来的几家厂商一看,这也不行啊,连个成品都没有。

  而且按照理论,纳米压印技术用在闪存芯片会更好,用这种技术根本造不出来真正的高精度芯片。

  但好歹来试一试啊!

  其实想一想,各大厂商的供应链也都非常完善了,对于闪存芯片,并不会依赖于国产厂商。

  星云科技自己都还拿不出成品,也没试纳米压印技术能不能量产,这不摆明了要拉冤种进来吗?

  没人愿意当大冤种,再加上设计闪存芯片,并不是各大厂商擅长的,只能吸引一些芯片设计公司。

  与其自己设计芯片,还不如买现成的,已有的产品,不需要投入研发设计成本,时间和风险都少。

  面对这种情况,刘大郎也有自己的解决办法,当天他就公开称:

  “星云科技,只要没有倒下,就会一直走在国产化的道路上!”

  可惜刘大郎的言论没有引起广泛认同,还遭到了许多人的抨击。

  大体意思是,哪个地方的镜头有多厉害,哪个地方的芯片设计多牛,哪个地方的传感器有多好。

  一句话:国外月亮更圆。

  刘大郎也不反驳他们,谁让自己不争气呢,他们说的是事实啊。

  在华为失势之前,有多少国内厂商注重过研发自己的技术呢?

  可有一点,华夏官方永远不会亏待任何一个本土的科研公司。

  星云科技在和官方接触后,立马获得了大力支持,因为这可不是芯片骗局,而是货真价实的技术。

  到底能不能用,好不好用,只需要设计出一款芯片来就足够了!

  星云科技有了官方扶持,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还有各种政策,条件一下就跟原来不一样了。

  为了验证纳米压印技术到底能不能生产SOC,星云科技研发部专门成立了一个芯片设计项目组。

  目前有两款芯片正在设计,代号为“长庚”,一款是65纳米制程芯片,一款则是40纳米制程芯片。

  刘大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