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66章 鼠雀与草兔_乾隆四十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66章鼠雀与草兔

  话说满清捏着鼻子和北海镇签署秘密协定后,从乾隆五十四年十月下旬开始,也就是和珅刚一回京,一场朝堂大戏便紧锣密鼓的开始了。

  不快不行啊。邓飞最后签约的时候跟和珅、刘墉和福长安三人说了,雷神号这半年里每个月都会来大沽口外转一圈,以示督促之意。这可把和珅三人给气的够呛,却又无可奈何。

  然而封建王朝做事,怎么都得讲个面子和程序问题。

  五十万人的大规模人口流动,而且还要送这些人出海,必须要有个冠冕堂皇的说法才行。既显得光明正大,乾隆爱民如子,还不能招致天下人非议。总不能说朝廷打不过北海贼,让乾隆连个万寿节都过不踏实吧?

  于是在和珅的授意下,首先登场的是督察院湖广道御史。

  这位在奏折里说,臣听闻近年来川、陕、鄂三省交界多有流民聚集,盗贼复炽愈发张狂。有无业穷徒,或系流民,或为乞丐,乘机劫夺。经臣详查,这些人其实都是无田小民,因天灾才辗转异地。不过呢,流民中真正贫苦的,只是很少一部分,绝大多数都是年力少壮、尽可自谋生计的。

  这些人之所以会从湖北汇聚南巴老林,那是因为湖北以前曾有留养饥民的例子。于是这些小民妄图得到朝廷的赈恤,便冒充流民,致使其他各省的游惰之民闻风而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建议朝廷将这些人送回原籍种地,或是送到沿海去开垦荒地,不能让这些人留养异地,以防滋生更大事端。

  折子递上去后,乾隆第二天就做了批复,让诸位大学士会同九卿详酌速议具奏。

  各位大学士和九卿装模作样的做了一番讨论,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达成一致,然后由和珅代表大家回奏。

  和中堂表示为了在万寿节来临向天下证明我大清江山稳固太平,皇上您的仁慈泽惠天下,我们的意见是,流民宜散不宜聚。经过我们的讨论,建议把一部分人安置到苏北射阳湖一带;那里有大量的沿海荒地,无人耕种。

  最后乾隆批复表示同意,同时要求此事必须在六月前完成,不能影响到八月十三的万寿节。

  同时,他任命和珅为总负责,全权处理流民迁徙事务;而和中堂又推荐了自己的弟弟和琳,于是乾隆将还是吏部给事中的和琳提升为正蓝旗汉军副都统,命其为钦差,赴四川督促办理。

  五十万人迁徙这么大一件事,从御史上奏本,到大学士九卿讨论,再到乾隆同意并发出上谕,拢共就经历了五天,创下了满清建国有史以来批复速度之最。要是雍正看到儿子这办事速度,肯定会哀叹自己还不够“勤政”。

  到了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初,伴随着分赴各地的六百里加急快马,四川总督、湖广总督、陕西巡抚、河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