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零六章 养寇自重吗?_大明合伙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率勇卫营万余骑风尘仆仆的赶了过来,得到消息的多尔衮立即严整以待。

  不过还好,周遇吉这支轻骑也没有携带火炮,所以多尔衮便没有将部下过于分散,但还是派出了大量游骑沿河岸巡查,以防明军从其他位置渡河迂回。

  可是,周遇吉没有急着渡河,反而命人打着白幡,驾驶一艘搜罗来的小船,向着对岸行去。

  看着向己方缓缓靠近过来的小船,多尔衮眉头微皱,淡淡的自语道:“来劝降吗?”

  多铎冷哼一声:“白费心机,我等若要投降,何须等到现在?不如斩了来使,让这些明狗知道我大清永不言败。”

  多尔衮平静的道:“先听听他们说些什么吧。”

  等那艘小船靠岸之后,十多个满州兵冲上前去,第一时间将小船扣押,并凶神恶煞的将三个明使带到了多尔衮身前。

  多尔衮都懒得下马,直接居高临下的问道:“尔等所为何来?”

  为首的中年人不卑不亢的道:“我等为和睿亲王议和而来。”

  听到这话,多尔衮和多铎两兄弟皆是一惊,因为这和自己预料中的完全不一样。

  周遇吉率领十万大军,来势汹汹,需要和自己这万余人议和吗?

  不过,多尔衮还是不动声色的道:“议和?怎么议和?说说你们的条件。”

  那人立即说道:“石勒喀河以东,鄂嫩河以南为我大明的疆域,不可侵犯。”

  “只要睿亲王率部退出此地,并承诺永不侵扰,我们双方便井水不犯河水。”

  多尔衮心中再次一惊,但他假装不悦的道:“还有何条件,一并说出来。”

  那使者却是回话道:“仅此而已,无其他条件。”

  多尔衮本能的抬眼看向河对岸勇卫营的中军位置,好一个周遇吉,他已经基本猜出了周遇吉的用意了。

  如今,周遇吉已经是辽东掌握权柄的第一人,地位就算不如当初的李成梁,也不逞多让了。

  明国这些边关大将,想要保持自身的地位,并被朝廷倚重,经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养寇自重。

  对周遇吉来说,消灭大清的残余势力,对他并没有多大好处,甚至还可能被朝廷削减,甚至是收回手中兵权。

  留着,反而有不小的用处。

  想通了这层关系,多尔衮心中冷笑,但表面上还是不满的道:“石勒喀河距此五百里之外,想让我大清精锐不战而退五百里,不可接受。”

  “周遇吉若真想议和,那就拿出诚意来,就以眼前这额尔古纳河为界。”

  没想到,那使者却是毫不相让,直接回道:“不,就以石勒喀河、鄂嫩河为界,这是最后的底线。”

  “若睿亲王不能接受,那我们双方只有一战。”

  因为知道周遇吉想养寇自重,所以心里肯定不想真的消灭自己,多尔衮的心里也就更有底气,也丝毫不退让。

  双方谈判无果,几个使者便返回河对岸,多尔衮也没有阻拦。

  接下来几天,双方针对议和的事情又有多次接触,最终周遇吉做了一些让步,但不是在地界上,而是承诺可以将多铎出嫁的两个女儿及其家人归还。

  这两个女儿之所以能够逃过一劫,是因为她们当时已经出嫁,不在王府内,所以才逃过了阿济格的魔爪。

  几次接触下来,多尔衮也知道,周遇吉恐怕无法在其他方面做出让步了,很可能也是为了给明国朝廷好交待。

  再强势逼迫下去,双方真的发生大规模战斗,对满八旗来说,没有什么好处。

  一旦战败,各方面的损失只会更大。

  其实,以石勒喀河和鄂嫩河为界也不是不可接受,毕竟这两河距小海也有着一千五百里开外的距离,暂时还威胁不到小海的安全。

  既然周遇吉主动退了一小步,给了颜面,多尔衮便不再坚持下去了,双方最终达成了协议。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