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二十六章 剑指辽东_大明合伙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挥其作用。

  杨御藩是沈浪的老部下,之前随沈浪一起诛灭不听调令的刘泽清,并荡平监国朝廷之患,对朝廷忠心耿耿。

  卢光祖和徐勇则是左良玉的麾下,这些时日随着朝廷大军南征北战,表现很积极。

  这次召集他们前来,予以重用,表明朝廷认可了他左良玉的改邪归正。

  此刻已经病入膏肓的左良玉,总算是放下心来,不用带着一身污名去见列祖列宗了。

  唯一的儿子左梦庚,还有麾下那些老弟兄也都可以继续为朝廷效力,无牵无挂下,于六月二十日病逝。

  崇祯下旨追为太子太师,追谥为“勇武”,算是给他留了一个好名声。

  其实,崇祯对左良玉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

  年轻时的左良玉英勇善战,对大明也是忠心耿耿,最终变成沈浪所说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仅仅是他本人的原因吗?

  显然不是,大明官场的黑暗也有巨大的原因。

  像左良玉这样的人还有不少,比如吴三桂等人。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给左良玉这样的结果,也是崇祯对过去的一种反思。

  在左良玉病逝时,沈浪的大军已经快要抵达山海关,远在盛京的多尔衮也已经获知了这个消息。

  若是以前明军征伐辽东,大清虽然会郑重对待,但绝对不会害怕,可此次,上下皆是人心惶惶。

  因为此时的明军已经今时不同往日了,光是勇卫营就有几万人,其他明军也都是精锐。

  而且崇祯在这一两年中,查抄众多勋贵大臣的家财,又剿灭李自成、张献忠这些流寇,收剿了这些年他们掠夺的大量财富。

  再也没有拖欠军饷的事情,不说勇卫营,其他明军的士气都很高昂。

  所以,明军已然焕然一新,再也不是之前的乌合之众,谁敢小视?

  不过多尔衮也不是毫无准备,他早就知道这一天会到来,所以这此时日也在做着各种准备。

  主动放弃一些不重要的铺、堡等小据点,甚至是一些战略位置不重要的小城也直接放弃,收拢兵力。

  加强一些重要城池的防御力量,修筑城壕,加固城墙,预备各种守城器械。

  并且,在城外挖掘纵横交错的壕沟,这是向沈浪学习的,当初沈浪在京师城外防御的时候,就挖了不少壕沟,让进攻的阿济格吃尽了苦头。

  在这些壕沟的前方,再布置大量拒马,陷马坑等等,让明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显然,多尔衮是打定主意,以守城为主了,主动放弃了他们擅长的野战。

  这也是没有办法,通过阿济格的惨败,以及这段时间收集到的各种情报,明军,特别是勇卫营的野战能力更强。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明军面前,不能再认为大清的野战能力更强了,那纯粹是找死。

  六月二十五日,沈浪大军抵达山海关,辽东总兵吴三桂和山海关总兵亲自出关迎接。

  沈浪没有在山海关多作休整,而是直接率大军出关,因为建虏主动放弃了他们之前占领的后所,前屯卫,中前所,让山海关与宁远之间彻底畅通了。

  当然,建虏此举自然不是因为好心,而是他们清楚,这几处地方距离他们后方太远了,支援不便,也不敢长途跋涉的支援。

  面对沈浪的大军,根本无法守住。

  与其这样,还不如主动放弃。

  不过,他们在撤离之前,便将城池全部破坏,并且将水源投毒和尸体进行污染,毁了也不留给明军。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