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八十五章 海西特 动起来_重生之1976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出了重要贡献。石油会战时期,这里生活着五六万石油职工及其家属。60年代,冷湖石油人还奔赴大庆、胜利等地支援石油建设,一度有“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有冷湖人”的说法。

  花土沟油田就是冷湖油田的一部分。在格尔木也有一家炼油厂在建设当中,只是,炼油厂刚刚完成建设,还没有验收,随着洪水泛滥,油田陆续关闭了。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建设的炼油厂,刚刚试运行的一下,马上没有了用武之地。这也是调派小包到这里来的一个因素吧,解铃还须系铃人,小包搞乱的环境秩序,当然应该由小包来解决。

  现在的情况是,地质洪水到来之际,几乎所有的油井已经关闭,冷湖镇被洪水侵没,工人撤离到敦煌,这里被遗弃了。还有个促使油田关闭的原因是,小包的突然出现,国家对石油开采技术有了质的提高,新技术的应用,使这片区域的储量日渐枯竭,仅有的几口油井日开采量不足五吨,也在准备关闭撤离。

  花土沟还有个留守处,一百三十五名石油工人守着四五口油井,磕头机在有气无力地上下往回着,顽强地做着最后的坚持,尽职尽责地坚守着自己的承诺。

  他们已经得到消息,这三十五名石油工人,连同所有开采设备,统统打包转入海西特区管理,以后,和青海石油局就分属两个单位了。以魏旭华分队长为首的904钻井队,就对新领导很是排斥。他们无法更改上级的决定,心中不相信还有谁能恢复咱冷湖人当年的辉煌?

  傍晚时分,小包的飞机降落在空地上,矿二师师长秦子鸣,茫崖镇行委书记张承辅。就过来迎接,走向新建的板房办公室。小包体质非人,自然是百邪不侵,卢平就不行,年龄已经五十二岁了,午后又在五区走了几公里山路,一上飞机,高原反应开始出现,开始发烧、嗜睡,嘴唇发紫。小包把他叫醒,喂他一大瓶输液用葡萄糖,喝了一片日夜百服咛感冒片。

  小包原本叫他到医疗站去吸氧气袋,卢平坚决不去,坚持着跟小包一起继续工作。

  简单的晚饭后,众人在电灯下开会。包二秘连接带来的设备,在大屏幕上标注已经运输进来的物资清单,任务项目完成进度。

  二区的人员配备是满员八千人,加上接收茫崖原有单位人员五千多人,就有一万三千多人,在整个特区,目前算是人口最多的单位了。他们的任务是,用一年时间完成基建工作,然后以原来的两大产业作为切入点,扩大产业规模。石棉矿要达到年产十万吨或者更高水平。油田开采业,也要扩大产能,力求明年能够自给自足,不再从区外进口油料。

  小包说:创业开局头三脚最难踢,道路不便,干着急有什么用?我在空中转了几圈,你们的工作就做得不错,总部给了整体规划和工作时间表,只要参谋们不是太差,完全可以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这里的空气稀薄,只有东部的七成左右,所以运动量要适当调整慢些,战士们还不适应高原气候。就是完不成任务,也不要紧,可以申请增加车辆和机械设备嘛!

  参加会议的有五十多个人,师部和营团级的正副职加政委参谋长都到场,参加会议的还有茫崖行委的书记和几位政府领导,连钻井队的队长魏旭华也赶来了。

  同时可以申请增加机械设备,大家高兴起来,这里的气候确实古怪,铁锹挖上一阵子,立刻就呼吸困难,空气好像变稠变重了,非得休息好一阵子,才能缓过气来。要是能增加些工程机械,那效率肯定能提升上去。

  分管机械设备的团长就开始报告:即使有足够的机械和车辆,可操作人员不足啊!

  小包笑着说:这个问题已经给你们想到了,我从北京给你们找来四千五百名大学生,蓝翔技术大学的,专门操作各种机器设备的,还懂维修,那么可得给我宝贝着点儿,他们都是年轻小娃,不适应高原气候,现在还在德令哈休息,十天内,你们的人员全部到位时,他们就会全部跟着过来。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