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88章 狼狈为奸_南宋异闻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基来自于这个部落的支撑,就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利益回馈,那么最终他的霸权将分崩瓦解。

  从头建创并不是不可以,但那过程太漫长了,一种制度从形成到完善,在这条制度线上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认同并且能够驾驭该环节的人员,尤其困难。

  当初高初及其弟子们的到来,他就对此寄予了厚望。

  但问题是,高初即便现在还没有这个用心,可他及他的十大弟子各居要职,又去信瀛州,招来更多的门生故旧后,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一个朋党。

  这甚至不是他们的本意,不是刻意为之,但是这样的条件,必然造成这样的结果。

  所以,杨瀚才大力扶持李淑贤,并且把他派到相对单纯、结构相对简单的东山势力范围去,制造能与高初这一派相抗衡的力量。

  李淑贤对瀛州没有高初那样的号召力,他只能从东山诸部中选拔人才,进行调教,可以形成本土派的另一势力。

  所以,杨瀚现在的麾下势力,其实成分非常复杂,有何公公、羊公公等人组成的内宦派系、有高初及其弟子组成的瀛州党、有徐家、巴家、蒙家、苏家等各自为战的门阀、有李淑贤正在建立的东山党。

  杨瀚现在不能打击他们,一旦打击,也无人可以取代。

  但是等他们各自坐大,势必因为利害冲突产生各种纠缠,内耗会相当严重。

  如果有一个纯粹的官僚体系形成,哪怕只是先去充实基层,也会对上层这些山头产生约束力,他才能如臂使指,把他的全部力量当作一盘棋来进行调动。

  杨瀚想尽量完整地接收孟国,也是在充分了解到孟国的现状后,做出的决定。

  否则,孟国虽有两道天堑,用强横的武力虽要付出重大牺牲,也未必就不能攻克。

  孟国虽有文恬武嬉的风气,但是其官僚体系却是更先进的,上层这种风气的养成,有着诸多方面的因素,不是其体系自身的问题。

  太师彭峰,一直就是孟国举足轻重的大人物。

  若非早些年间荼家异军突起,渐渐后来居上,那么彭家早就是孟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家。

  荼单世代将门,在军方具有重大影响,在政坛的影响力却极有限。

  而孟国已多年不曾用兵,武将地位远远低于文臣,所以荼单虽对彭峰具备牵帽作用,但若论权柄和影响力,彭太师仍是孟国天子以下第一人。

  此刻,彭峰正召集诸多心腹商议大事。

  从他召集的人,也可以看得出孟国比三山更先进、更完善的官僚体制的发展。

  他的心腹,包括廷尉、大鸿胪、大司农、右扶风、京兆尹等,虽是朋党,却都是层层提擢上来的官吏,同道可为朋,同志可朋,同利亦可为朋。

  却不像杨瀚那边,早两年的时候,一旦召人议事,就是徐家、蒙家、巴家,以家族姓氏为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