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章 鬼神祭祀【求收藏】_老衲要还俗第二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及后面车上下来的中年女子夫妇带着一名少年也过来了,女子道:“老肖,别卖关子了,给孩子们科普科普吧。”

  老肖点头道:“寺、庙、祠、观、庵这些建筑,有些人喜欢统称为宗教建筑,其实是错误的。也有人说什么“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其实这也是错的,和尚并不住在庙里,而是住在寺里。

  寺,在古代专指皇帝的行政机构,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大理寺”,那大理寺可不是寺院,那是古代掌管审谳平反刑狱的官署。

  而“寺”这个字,在古代汉语里还有“持续,相续”的意思。意思是说,皇帝设立的这个机构是个永久性的机构,不是临时性的机构,是要代代延续下去的。

  因此古代的皇帝把教授佛法并且供僧团居住、学习、修行的长期场所称为“寺”,希望这个场所能够永久的存在下去。

  所以寺是办事的机关、教育的机构。

  洛阳城的白马寺就是华夏的第一座佛寺,因寺内的经书是用白马驮来的,朝廷便将其命名为“白马寺”。

  隋唐以后,寺作为官署越来越少,而逐步成为华夏佛教建筑的专用名词。

  而庙就不一样了,那是华夏古代祭祀天地鬼神的地方。

  那时候,对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汉代以后,庙逐渐与原始的土地庙、神社混在一起,蜕变为阴曹地府控辖江山河渎、地望城池之神社。

  “人死曰鬼”,庙作为祭鬼神的场所,还常用来敕封、追谥文人武士,如孔子庙、关羽庙……随着佛教的传入,后代的佛教寺院也有庙字的俗称。

  祠,是为纪念伟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

  庵,古时是一种小草屋,即所谓“结草为庵”。旧时文人的书斋亦称“庵”,如“老学庵”、“影梅庵”。汉以后建了一些专供佛教比丘尼居住的庵堂,于是“庵”也就成了佛教女子出家行佛事的专用建筑名称了。”

  说到这,老肖微微一顿道:“这里叫一指庙,而不是一指寺,显然是一个临时搭建祭祀鬼神,祈天求雨之地。

  庙不是长久建筑,如今这庙已经破败,四下无人,显然是个荒废了许久之地。自然是没人了……”

  听到这么一席话,肖鸥的大眼睛里已经放出光来了:“老爹,以前我怎么没发现,你竟然懂这么多东西!”

  老孙也竖起大拇指道:“厉害,果然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老肖牛逼。”

  老孙的儿子没敢坑声,他有点怕老肖。

  倒是那对夫妇中的女子唐梅道:“老肖厉害啊,看来以后有空了真得跟你多走走,是吧老郑?”

  唐梅用胳膊肘子顶了一下身边带着眼镜的古板男子。

  老郑这才回过神来哦了一声,算是回应,显得有些木讷。

  倒是两人的儿子笑嘻嘻的说道:“肖叔叔,一会我坐你车吧,沿途也能长长见识。”

  老肖哈哈一笑道:“行,没问题!你肖叔叔我别的不多,就故事多!”

  肖鸥翻了个白眼道:“老爹,别吹了,当心又被打脸。”

  老肖摇头道:“打脸?这次如来佛祖也打不了你爹我的脸。”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