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1章 林总关于白茶的讲座_解锁茶文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时候,那个叶片掉了呢。就变成一个芽头两片叶子了,咱们怎么识别呢?

  要做横向比较,去找差异化。

  寿眉和白牡丹相比。

  白牡丹的芽头要更大,白毫要更多,叶片更嫩,茶梗更细。

  叶子的形态,寿眉的叶片舒展,叶片边缘的圆的,整体形态接近一个长圆,像一个鸭蛋脸。

  白牡丹的叶片细窄,整个叶子的造型类似一个瓜子、葵花籽,而且叶背上覆盖着一层白毫。

  这里面有一个茶树的生长规律,白牡丹在春季采摘的时间早,所以芽叶更嫩,所以两片叶片之间的夹角的角度小,还没有展开,夹角就比较小。

  寿眉的采摘节晚,通常在谷雨之后,叶子大,芽头小,因为都长开了,所以几片叶子之间的夹角大,比白牡丹叶片间的夹角大。

  这是识别的方法。

  再说两个常用的措辞,“单芽”,单独的单,芽就是芽头的芽,只有芽头没有叶子就是单芽。

  比如:白毫银针只有芽头没有叶子,就是“单芽”。

  还有个词语叫“一旗一枪”,也经常被提到,解释一下。枪是刀枪的枪,旗是旗子的旗,“枪”是指芽头,“旗”是指小叶壳。

  小叶壳,也称小鱼叶,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叶子,而是叶片的前身,是叶子的早期形态。

  区分“叶壳”与叶片,方法特别简单。

  叶壳是硬壳状,像刀鞘般紧贴着芽头,叶子则已经平展、舒展,就是常说的已经长开了。

  结合上面的识别问题,再补充两个延申出来的话题。

  上面说了,寿眉和贡眉的区别很模糊,所以,二者作为一件事说的。我可能由于讲话的习惯,有的时候说贡眉、有的时候说寿眉,在我的意思里面是一回事。

  有个标准,“芽头”的多寡来区分等级,芽头多就更好。

  有人说贡眉和寿眉,其实也可以如此来区分,没有明确量化标准,多少就是个含糊的标准,各说各的。也有拿口感来划分的,其实口感也有其模糊性。

  因为今天只说外观,其他的因素以后说。就不蔓延话题了。

  实际上有个标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不适用。

  举个例子说,饭店里卖饺子,为了规范化管理,我就制定了一个标准。标准是想要把饺子分为甲和乙两种饺子。

  划分的标准是什么呢?用山东白菜做的饺子叫甲,用河北的白菜包的饺子叫乙,你说开饭店的人和来吃饺子的人,会在乎这个标准吗?答案是不会的。因为这个标准在实际操作层面是没啥作用的。

  那个饭店的人,还是按照包子、馅饼、饺子的标准卖食物。他不会按照这个新标准卖食品的。要是按照新标准,就乱了,卖饺子的和买饺子的都很晕。

  所以,我们也没有按照这个标准来介绍分贡眉和寿眉。

  我们从实操角度介绍茶,这些字面的标准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