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25章 国库借银_清宫重生升职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直到闰四月底皇上才从江南回京,不过也没在京城呆多久,十几天的功夫又领着人去了塞外。

  然而这一次巡塞外皇上的心情却并不美妙。

  因为理郡王胤祦突然朝天捅了一个“大窟髅”出来。

  七月壬申,淮安扬州两郡突发大水,雨后洪流河岸决堤千里直下,许多地方成为泽国。

  这事是大事,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对于朝廷而言算是习以为常,反正从古至今每隔几年都会来一次,甚至于某些事件一年来一次都是有的,官场上的老油条都习以为常。

  按照正常流程,按照旧例赈灾便是,之前都是如此处理,但理郡王却突然上了一本奏折,皇上看了大怒。

  很厚一本,具体写了什么没人知道,而且更奇怪的是,皇上看了虽然大怒,但却并没处罚理郡王,也没有说什么,而是留中不发。

  当然如此一来皇上自然也没有了在塞外游玩的兴趣,直接原地启程回京。

  在朝堂上“留中不发”的奏折很是让人玩味!

  意思是皇帝把臣下的奏章留在宫禁中,不交议也不批答。

  一般这种奏折都是戳到皇上心里,但是却不好或者是不能对外公布的事情。

  于是很多人私底下都在打听,理郡王到底上奏了什么,竟然能让皇上突然改变行程。

  要知道之前淮安扬州两郡突发大水的事情,都没有能让皇上改变行程,只是让留在京城管事的皇子和大臣按旧例赈灾。

  不过皇上从塞外回京是需要时间的,而且时间还不短,怎么也要半个月,这就让某些神通广大的大佬们打听出了一丁点的消息。

  对于官场上的人而言,一丁点消息就足够了。

  理郡王竟然向皇上奏请追缴国库欠银。

  哪怕这消息只是小道消息,并未落实,但是也犹如在热有锅里浇了一碗冷水,瞬间整个大清朝都炸开了锅!

  没办法不炸开锅。

  要知道这国库欠银和大臣借款是两个概念。

  国库欠银有很多种,大臣借款只是其一,比如八旗借支兵的饷银也是借了国库没还的欠银,但这和大臣个人借款又不一样,属于一个集团借款。

  胤祦之前说的国库欠银有三千万两,并非单指大臣个人借款,还包括其他借款,而那些其他借款就包括了大清方方面面的人,差不多只要稍微有点名气排的上号的人都会牵扯其中。

  另外上辈子爆出这事是在康熙五十一年,曹寅死后,很多人都眼馋着江宁织造的位子,意图谋取,一旦这些人上位,那第一件事情就是和曹家接交好江宁织造的各项事务,但皇上心知肚明,知道因为接驾曹家向国库借了几十万两银子,这要是一查,曹家铁定凉凉。

  因此皇上为保全曹家的江南家产,免遭搬迁的损毁,特命曹寅之子曹颙继任江宁织造;两年后曹颙病故,皇上又亲自主持将曹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