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婚姻,底层男人的出路9_我跟世界对着干[快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市是一家,大家都是亲亲的兄弟姐妹,研究成果是完全可以共享的。

  对于农科院来说,科研成果根本就没有保密的意义,得了秦意岚的首肯,专家又把他的计划报到了农科院,农科院果然无有不允的,很快就批复了专家的计划,另外还给秦意岚的农场拨了三万块钱的费用。

  看着农场大门新挂上的“XX省农科院种猪繁育基地”的牌子,秦意岚拿人手短,给专家们改建了条件相当不错的食堂和宿舍,还专门建了一栋小楼用来安放从农科院运来的各种化验器材,又专门划了一块地建了个培育场,大肆收罗了一番各种各样的本土猪种送给专家们做培育的母种。

  有了农科院诸多专家们把关,秦意岚的猪养得越发好了。

  从饲料配比到生长情况到防病防疫到猪苗繁育,这些全有专家给她操心,她只需要把心放在买进卖出和人手调配上就行了。

  猪还没出栏,就有附近县里和市里的大猪贩子和屠宰厂请秦意岚吃饭喝酒。

  这年头屠宰厂想要杀猪卖肉,得坐等猪贩子送货上门,贩子们下乡挨个村里吆喝收购猪牛羊,收到送到屠宰场检疫宰杀,然后各个市场里的肉贩子们再批发回去零售。

  乡下的农户们养猪,一家多是养上一两头,最多养上个三五头的就顶天了,况且农户们养猪不一定会卖给贩子们,他们还会选择卖给本地小屠宰户或者干脆请了屠宰户来家自己杀了吃肉。

  这么一来市场上的肉类供应就可想而知了,那是极不稳定的。

  这年头的部队炊事班都

  附带养猪任务,锻炼战士们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是一方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市场上没有稳定可靠的肉类供应。

  现在经济情况好了,人们对肉类的需求开始日渐增多,屠宰场却经常面临无猪可宰的窘境。

  因为供应不多,市场上摆摊卖肉的小贩们往往是菜市场里最早收摊的那批人,为了有生意可做,他们半夜就开始在屠宰场排队等候,毕竟去得稍晚一些,今日就很有可能进不到货。

  基于这种情况,农场主养猪大户秦意岚就很值得拉拢一番了。国人的传统就是在酒桌上谈生意,几个屠宰场的负责人颠儿颠儿地跑来请秦意岚吃饭喝酒。

  多个朋友多条路,以后农场的猪会越养越多,销路当然是越宽越好,多认识一个人就代表多一条销路,秦意岚倒是来者不拒,每天跟人吃吃喝喝称兄道弟。

  转眼间猪到了出栏的时候,秦意岚除了卖还宰杀了一批走人情关系。

  县政府跟她称兄道弟的几个小领导一个都不能拉下,这都是人脉关系,以后说不定啥时候就会用到,尤其是她认作“亲哥”的那位,当初人家帮她良多,正巧又在五月节的当口上,这礼她送的尤其重了几分。

  还有农场里的几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