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一章 换了人间之二:降官们(3)明、清衰亡之辩(下)_1625冰封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商户?”

  尼堪插道:“按照你的意思,是因为官员的品行败坏而引发了整个国家的崩坏?”

  姚恭答道:“这是根本,当然了,天灾不断也是外因之一,不过如今没了建州之患,国家没了后顾之忧,长江一线尚有不少精锐,若是能有一名文武双全、威望素著的大帅统领,贼寇再强也不是国家的对手”

  接下来,马鸣佩、王文奎等人,包括大夏国自己的官员也纷纷发表看法,说到一二精妙之处,尼堪也不时点头称赞。

  最后,尼堪站了起来。

  “朕的看法却与你等颇有不同”

  圆润、厚重的声音立时回在房间里,所有的人都安静下来。

  “按照我大夏曾在大明工部、户部任过职的孙秀节的说法,到崇祯帝登基之时,整个国家还有上亿的人口,上亿啊”

  尼堪的声音隐隐有些激动,在他手里若是有上亿的人口,别的不说,整个新大陆全部占下来都不成问题。

  “若说天灾,可整个江南、湖广一带大致维持了平静,何况,自从张太岳变革之后,整个国库充盈,外面还有戚继光、李成梁这样的足以名垂青史的名将镇守疆域,何况,大明的税赋太半来自江南,直到目前,江南之地并没有大的天灾”

  “为何还崩坏至此?”

  “以朕来看,任何事物,大到像抵御外患、平定流贼这样的大事,小到种地、打铁这样的常小事,一旦出了问题,必须要抽丝剥茧,一层层掰扯明白”

  “故此,明国败坏,表象是长江以北之地赤地千里,灾祸连连,但无论是流贼、旱灾,还是瘟疫,都逃不过一个字”

  “何字?钱也,以朕来看,明国就亏在这个钱字上,国库空虚,导致缺兵缺饷,何以抵御外患?何以平定流寇?”

  “同样,没有钱粮,何以赈济灾民?朝廷赈济不了彼等,彼等为生存计,自然跑到流寇那一边,导致流寇越做越大!”

  “好了,这是第二层,现在问题来了,偌大一个国度,纵使某地遭了灾荒,总有其它好的地方接济,可大明并没有做到,依旧缺乏钱粮,何也?”

  “这便要说到第三层了,以朕来看,那就是支撑国家的中坚力量,对于大明来说,那便是士大夫了,士大夫品德的整体坍塌才是根本原因!”

  “按照规制,有了功名的读书人无须纳税或者少纳税,如此一来,不少农户便将田地卖给或寄到这些人的名下,按照孙秀节的说法,户部账册上的田地在当今皇帝之时实际上已经减少了大约一半左右,而需要缴纳的税赋却并没有减少”

  “这些田地去向了何处?自然有荒芜的,不过大多数却流向了那些不纳税的官绅,田地减少一半,需要缴纳的赋税并没有减少,那这些税赋从何而来?自然全部加到尚没有背井离乡,尚在目前田地上苦苦挣扎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