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02章 函谷关 潼关 武关_回到三国做刘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满宠正色说道:“不过,仅仅从南阳郡的部署来看,我确实应该加强武关的防卫。”

  “满将军,武关道的出口虽在南阳郡,但长久以来,武关和潼关皆由太傅主持防卫。如今,陆逊意图不明,他即可以攻取泌县与姜维会师,也可攻取方城和叶县打通洛阳之道,他西取武关又有何用?”

  “满将军,切不可轻信魏延之语啊!”荀俣继续劝道:“潼关和武关仍在我手中,我二十万大军随时可夺回关中;就算陆逊和诸葛瑾合力打通武关道,诸葛谨就敢放弃关中兵进南阳?”

  “我说过,我不会相信魏延的话,他的任何情报我都不会相信,更不会将其做为南阳防御的参考。”满宠郑重地说道:“二位军师请放心,我略微加强武关的防御,这只是出于整体战略的考虑,与魏延的话没有任何关系!”

  满宠说罢,荀俣如释重负地点点头,满宠也低下头,仔细研究着案上的地图。

  武关,位于丹凤县东武关水之北岸,在春秋时即已建置,当时名曰“少习关”,战国时改为“武关”,是著名的“秦之四塞”之一。

  在一千多年以后,很多人对潼关、大散关、函谷关或虎牢关等众多的关隘耳熟能详,却少有人知道武关。

  武关并不是特别出名,除了这里很少发生著名战役之外,其地理位置“不太重要”也是原因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出于整体防御的需要,秦国在关中平原的四面大建关隘:东建函谷关,西建大散关,北建萧关,南建武关。

  毫无疑问,函谷关是“秦之四塞”中名气最大的关隘,它是长安和洛阳的必经通路:从关中东出,攻打三晋(韩魏赵)必经函谷关;同时,它也是保护关中平原的大门。

  若说得夸张一点,函谷关,它就是关中秦国与其余六国的军事分界线。秦与六国之间,多场大战都围绕着函谷关展开,其战略意义就可想而知。

  函谷关易守难攻,这与它的地理位置有密切的关系:或许很多人不知道,函谷关并非建在“陆地”之上,或者说,函谷关的位置低于四周的陆地。

  事实上,函谷关是修在稠桑原的一条裂缝中。

  稠桑原,它跟五丈原、北原一样,是一块隆起在关中平原的“高地”。稠桑原紧挨着黄河,河水紧贴着原壁流过,没有一丝空隙,四周峭壁陡立,原上都是参天古树,秦汉时代的步兵或骑兵,想从原上翻过去,这绝不可能。

  所以,东来的行人或军队要想进入关中,没有其他道路可以走,只能从稠桑原的裂缝通过。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