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0章 非得逼我割韭菜_大夏状元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越,和它相仿的,也就只有李大仙的《早发白帝城》那个级别的。

  “呵呵,王爷有所不知,浪之不仅诗词写得好,对诗词之道,也早有深得,写出这等好诗实属正常。”

  德王妃也忍不住接话了。

  若不是郑经再次提笔写诗,她差点都忘了,在船上,郑经还给一众士子上过一堂诗词课,专门讲诗词之道,让她印象极为深刻。

  “怎么说?”

  德王爷好奇地问了起来。

  “在船上,浪之曾给席希明、顾倾城等士子专门讲过诗词之道。

  “他说,诗人必须是灵魂的旅者,要见多识广,要能读得懂春的暖,夏的热,秋的悲,冬的凉,也能读懂河流的善,山川的博,大地的情,还有女子的多愁善感……”

  凭借记忆,德王妃大致地复述起郑经当时的观点来。

  另一位潜伏很深的郑经死忠粉就此暴露了出来。

  连郑经都暗暗吃了一惊。

  要知道,他讲的诗词之道,虽然讲得相当系统、有条理,想记住其中主要的观点并不难,可像现在德王妃这样,连具体的句子、感慨词都记住的,却是相当罕见。

  这得多好的记忆?

  而德王妃还在复述:“浪之还说,好的诗人,必定是天底下最为感性的动物,他们的笔,可以搅动人的心扉,可以撩拨人的欲望,可以刺破人的梦魇,哪怕一粒尘埃、一丝清香、一个浅笑,在他们的世界里,都是万千气象。

  “……

  “还有,浪之说,好的诗人,一定是睿智、洒脱、狂傲、多情的,他们蔑视传统,有伟大抱负,有广阔的胸襟。

  “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写出最感人的诗词来,而不是无病呻吟的低劣之作。”

  她一口气就把郑经当时说过的完整内容给转述了出来。

  佩服,佩服!

  这让郑经忍不住暗暗为她点了个赞。

  至于德王爷和太子爷,此时已听呆了。

  德王爷忍不住喃喃地说:“唉,早知如此,我就该同你们一起去豫州了。”

  很显然,他在为自己错过了那一路的精彩而深感遗憾。

  但悔之晚矣。

  遗憾过后,他又好好欣赏起这首《江南春》来,等郑经往纸上盖上三绝公子的印鉴,纸上的字迹也干透之后,他又另取了一张纸,小心翼翼地把它覆在上面,然后卷了起来说:“一会我即刻就把这副字装裱好,然后送进宫去。我敢保证,太后一定会对它满意至极。”

  这是在给郑经打包票了。

  只是他这一卷,却让已看痴了也听痴了的太子爷心里空落落的。

  对陈仲平而言,江山只是职业,诗词才是真正的爱好,在此之前,他只是听说了郑经字词曲三绝,今天却不仅是亲眼所见,而且还听闻了他的诗词之道,让他颇感震惊。

  对于一位真正爱好诗词的人来说,什么才是真正的宝贝?

  当然是传世、绝世作品的真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