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25章 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_大夏状元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干脆拿《道德经》的第八章,上善若水的典故来举起了例子。

  “之所以要道法自然,首先是得理解自然之道,然后顺应自然、掌控自然,然后择其优点仿效之,最终的目的,应该是让人类生活得更美好。”

  他最后总结道。

  由此,顾倾城心中所有的疑惑豁然开朗。

  是啊,如果按照先生的说法,重新定义的只不过是道的概念而已,上善若水用不着被推到,道法自然也用不着被颠覆,那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原来的顾倾城,觉得《道德经》深奥无比,极难理解和融合贯通,现在,经郑经把最底层的逻辑一讲通,瞬间就让他觉得:原来《道德经》里的那些道理只不过是如此嘛!

  也确实如此。

  古文之难,就在于其表述极为隐晦,同样一个字,再相近的位置,就很可能存在多种不同的理解,就好比说上善若水这一章里,善字就多达九个,意思都不尽相同,若是逐字逐句去理解,反反复复无数遍也未必能悟透其中真正的含义。

  可若是按照郑经的方法,单字单句的理解还有那么重要吗?

  弄得其最底层的逻辑,就理解了圣人想表述的真正用意啊!

  这就是所谓的“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让顾倾城觉得收获巨大。

  但人心是贪的,他还想再多读几十年书,甚至最好能天天读,那怎么办?

  好办。

  前贤有太多的佳话可以仿效。

  他立即又是深深一作揖,郑重其事地说道:“先生高才,倾城自愧不如,愿奉先生为师。”

  既然昔日儒家的孔圣人,都因仰慕道家李圣人的才学,多番登门请教,而现在,郑浪之连道家李圣人的经典主张都可以轻松推翻,这样的才学,他奉他为师又有什么不妥的?

  这可是连诸糅真人和留之先生那样的高人都自愧不如的高人啊!

  他的想法就这么简单。

  只是这么一来,就把德王妃等人给看呆了。

  啥?

  大名鼎鼎的江南第一才子顾倾城,现在竟然要奉郑浪之为师?

  这怎么让我想起了另一经典。

  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

  此时的德王妃看得目瞪口呆。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