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1章 以德服人_混在东汉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因为陈谌的父亲陈寔是他的老师,实际上是告诉刘修,在他们的的眼里他这个并州刺史根本算不得什么。

  刘修其实对这种事根本不是很在意,但是此时此刻,他如果不表现出一点“应有”的愤怒,那就和他要给人的印象不符了。他冷眼看着王允等人表演,看着那些太原名流们一个接一个的向陈谌敬酒,说些久仰之类的话,看着袁绍泰然自若的接受着众人的吹捧,心里不由得想笑。

  这些名士怎么表现得和孩子似的,尽玩这种上不得台面的把戏?

  刘修咳嗽了一声,轻轻的放下了杯子。早在就注意他的王允立刻一摆手,原本热闹的大堂上顿时安静下来,做戏做得热闹的名士们把目光投了过来,被名士们冷落而有些郁闷的韩遂等人也把目光转了过来,期待的看着刘修。

  刘修起身,端着酒杯晃晃悠悠的走到王烈的面前,嘴角一歪,无声的一笑:“王君是陈太丘的弟子?”

  王烈敛容而立:“正是。”

  “敢问王君,从陈太丘那儿学到了些什么啊?”刘修很“好奇”的说道。众人一听他的话,知道今天的戏肉开始了,刘修已经被激怒了,不仅要当众驳斥王烈,反击王允等人,还要把陈寔一网打尽。

  陈谌安静的坐着,和袁绍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不经意的笑了。他们一路上想了各种办法有意无意的想和刘修交锋,但是刘修一直无动于衷,让他们有些无从下手,可是现在刘修沉不住气了,在这么多并州名流面前要和他们较量,这无异于自取其辱。

  王烈一本正经的笑道:“以德服人。”

  颍川四长,陈寔以道德著称,号为德星。李膺曾经评价过这四个人,说荀淑是清识难尚,而钟皓是至德可师,陈寔和钟皓一脉相承,都是以德服人。著名的典故“梁上君子”便是出自陈寔的事情,说有个贼伏在他们家准备偷东西,被陈寔发现了。陈寔也不说破,自己穿衣服起来,把几个儿子一起叫到跟前,严厉的教育他们要学好,磨炼自己的道德,不要像梁上的君子一样做个坏人。这话一说,那个小偷再也呆不住了,只好下来求饶。陈寔也不打他,反而鼓励他学好,最后又说,看你不像坏人,应该是被穷逼的,我送你两匹绢吧。

  这位梁上君子感激不尽,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去了。

  而让陈寔出名的事则是一件冤案。陈寔原先是县吏,县令邓邵见他虽然穷,但是非常好学,就资助他去太学读书,陈寔回来之后,却不愿意再做县吏了,就去阳城山做了隐士。正好县里出了一件命案,有个姓杨的县吏怀疑陈寔是凶手,就把他抓起来一顿打,最后发现根本不是他,也就放了。

  这件事如果到此为止,那事情也不足为奇——毕竟冤案错案多了去了,从古到今都不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