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90章 铜_我在大明造航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够。要么讲桥墩造的非常低,造的非常密集,使其间隔非常近,否则钢铁都会因为强度和韧性不够而倒塌。

  桥墩建的太低,间隔太小又会影响船只的通行,不划算。

  所以,这个工程一直被拖了下来。

  而现在,只要使用高强度低合金的钢铁,就能增加桥梁的跨度,能够保证五千吨以下的船只通过。

  虽然困难依旧有很多,但理论上已经具备了建造南京跨长江的大桥的能力。

  将南北的铁路和公路连接起来,这将极大的节省南北运输成本。

  当前的南北运输因为长江的阻隔,中途要转运几次,非常麻烦。

  北方的煤炭通过火车运到南京北岸后,还要通过船只再运到南岸。

  一装一卸,耗时耗力。

  也不止是南京这里有这种情况,武汉,镇江,芜湖,凡是长江边上的城市,都有造跨江大桥的需求。

  其他有大江大河的地方,也都如此。

  大华的基建工程,这才刚刚开始呢。

  钢铁是大华使用最多的金属,其次便是铜和铝。

  银是最好的导电金属,但银是高价值的货币,大华现在还没办法奢侈到用银去造电线。

  真要是这样做了,到了夜里肯定有无数人去剪电线卖。

  那些架在荒郊野外的电线,肯定无法幸免。

  当收益高的一定程度之后,法律就很难保持着威慑力。

  所以,大华的现在的电缆用的都是铜,而且偷电线的罪名非常重。最低十年起步,造成了重大损失直接死刑。

  只有这样,才能让那些小偷放弃偷窃的念头。

  除了造电缆,铜在其他方面也有着广泛的运用。燧发枪淘汰后,如今大华造子弹,以及一些炮弹用的全都是铜。

  门阀,摸具,滑动轴承等等机器部件,也需要用到铜。

  中原地带其实挺缺铜的,如今铜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需求越来越多,已经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

  为此,吴长庆还下了一个政令,那就是收税的时候不再收铜币,只收银币和纸币。

  这么做是为的让纸币彻底代替铜钱,这样那些铜就可以用到工业上和其他方面。

  用来作为货币流通,实在是太浪费了,没必要。

  而且也不方便,现在物价上涨的厉害,一文钱已经变得不值钱。

  全部用铜钱去买东西,得累个半死。

  为了避免引起太大的动荡,吴长庆并没有去禁止铜币的流通,也没有强制性要求百姓把铜钱兑换成纸币。

  那样的话,反而容易引起恐慌,囤积。

  而且,纸币这东西在边远地区暂时也还没流行起来,主要货币还是铜币。

  一次性就想让纸币彻底代替铜币,步子迈的太大了些,容易扯着蛋。

  反正大华在工业上暂时还不是特别缺铜,只是将来可能会缺。

  所以,也不用急于一时,可以慢慢的让纸币代替铜币。

  只要百姓发现一直使用纸币也没有影响到生活,他们就不会再排斥使用纸币。

  大华朝廷的信誉,比起以前的朝廷要好的多,百姓对朝廷比较信任。所以,纸币的推行很顺利,只需要再多一点时间,以后别说是铜币,就是银币也会被纸币全部代替。

  我在大明造航母最新章节地址:

  我在大明造航母全文阅读地址:

  我在大明造航母txt下载地址:

  我在大明造航母手机阅读: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890章铜)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我在大明造航母》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