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88章 最好的时代_我在大明造航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充饥。

  这还是没有被战乱波及的情况下,被战乱波及的时候,情况更加糟糕。

  朱三郎就饿死了两个哥哥和一个弟弟,他命比较硬,愣是撑到了华军北伐。

  在他即将饿死之际,吃到了大华的救济粮,从而活了下来。

  之后,他家又分到了五十亩田地,还有锄头之类的工具。

  穷过之后,他家过的非常节俭,每年都在存钱,生怕眼前的一切美好只是暂时的幻想,担心天下某一天又会变成原来的样子。

  如此持续下来,他家的财富迅速积累。

  当大华允许土地买卖之后,他用积蓄又买了邻居家的五十亩地,他的邻居更狠,直接举家搬去了县城,一家人都进入了钢铁厂上班。

  买了五十亩之后,朱三郎又租种了村里其他人家的一百亩。

  那些人去了南京和天津打工,家里只留下老人和小孩,种不了太多地。

  两百亩地,有朝廷的机械帮助之后,他一家人就能够搞定。

  而这两百亩地,一年可以产小麦约8万斤。

  交完百分之十的税,还有万斤,其中7万斤都是用来卖钱的,最低能够卖到35万元,偶尔也有粮商以高出官府的价格收购。

  (注:为了方便读者不用计算购买力,有个直观的对比,此时吴长庆将货币的面值调整到了和后世一样。也就是说,接下来的1元,约等于后世的一元。)

  除去买化肥,种子,请机械收割等等方面的费用支出,朱三郎一家今年的纯收入有近20万。

  不过,他家一共有十口人。

  父亲,他,妻子,三个成年劳动力,7个从1岁到17岁的孩子。

  这个收入已经算是很不错了,但生活压力也挺大,毕竟孩子多。

  随着这些孩子的长大,他也必须盖新房了,不然住不下。

  不过朱三郎对未来却充满了希望,因为只要等他那些孩子长大,开始赚钱,他的负担就可以减轻很多。

  “加快农业灌溉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种植技术.......”

  朱三郎艰难的阅读着报纸,他只上过半个月的夜校,认识的字不全。

  “老二过来瞅瞅,看报纸上都说了些什么?”

  朱三郎把次子叫来,他的长子则是在郑州大学念书,学的是应用数学,明年就要毕业了。

  次子朱昌耀接过报纸,看过之后解释道:“朝廷又开会了,陛下说要继续兴修水利,开启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把丹江口水库的水调到北京。同时,朝廷还会有规划的开垦土地,推广种植技术.......”

  内容有很多,核心就是一点,大华要大力发展农业。

  “好,好,好。”

  朱三郎连叫三声,他懂的东西不多,在他看来,大力发展农业的政策就是好政策。

  “老二,要不你中学毕业了就去学开收割机吧。以后开垦的土地越来越多,需要开收割机的人也越来越多。学会了开收割机,肯定挣钱。”

  朱三郎虽然没文化,但是这不代表他就不会给孩子规划人生。

  在孩子面前,长辈都会对自己的人生经验有种莫名的自信。

  但实际上,这真的是一种错觉。

  我在大明造航母最新章节地址:

  我在大明造航母全文阅读地址:

  我在大明造航母txt下载地址:

  我在大明造航母手机阅读: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1088章最好的时代)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我在大明造航母》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