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52章 五年发展计划_我在大明造航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肥合成工厂,降低运输成本。

  现在的大化肥工厂主要集中在江南,把化肥生产出来要运到种植区,需要不少运输成本。

  而且,数量上也还无法满足需求,很多地方还用不上化肥,粮食的产量远远没有达到极限。

  在吴长庆看来,武汉地区需要一个化肥工厂,供应汉江平原和洞庭湖平原。成都需要一个化肥工厂,供应成都平原。

  东北也需要一到两个,华北,关中,珠江流域等地都需要。

  海外的河内,曼谷,江户,雅加达,印度.......

  这些地方都需要建立化肥厂,否则的话,光是运输化肥的成本,都是一笔天文数字。

  农业机械的生产也是如此,在印度地区需要多建造几间拖拉机厂,收割机厂。

  一方面是减少运输成本,另一方面也是支持地方发展。

  朝廷也不能只发展江南地区,或者中原地区,否则其他地方的知识分子都要不满了。

  而且,多一些发展中心,对经济的发展也是有着极大的好处。

  就像南京带动江南,广州带动珠三角一样。

  一个江户发展起来,就能带动周边的发展。一个德里发展起来,也能让整个印度北部受益。

  河内,曼谷,雅加达等地,都是如此。

  德里第三机械厂,德里发电厂,抚顺有色金属厂,抚顺露天煤矿,巴林炼油厂........

  各行各业,中原海外,这一批投资的项目达到了五百多个。

  当中的任意一间工厂,只要发展起来,都能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除了这些工厂建设,少量的工程项目也得到了批准,比如南水北调工程。

  不过这个南水北调不是原时空里的那个南水北调,规模没有那么大,只有后世东线的这一段。

  也就是从扬州到天津,把长江的水引入北方。

  这一段的技术难度相对较低,工程规模也不是特别大,但所能够带来的成效却极高。

  毕竟,这一段水路所经过的地方,都是中原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地区。

  这一个工程完工后,将可以惠及三四千万北方人,解决他们的生活用水和灌溉问题,增加粮食产量。

  中线工程规模太大了,不能着急,得一步步来。

  与此同时,那些小型的水电站工程也被批准。

  小型水电站的技术难点较低,先建造一批也能积累经验,这样以后建三峡水电站也更有底气和把握。

  少了这个过程直接上三峡水电站,万一失败了,恐怕没有人能够承担起责任。

  永兴十三年,新的五年发展计划开始执行。

  此次发展计划涉及了全行业,范围非常广,各种目标也非常多。

  吴长庆的目标是,五年过后,大华的一线地区要达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发展水平。

  比如南京周边,长江三角,珠江三角洲。

  二线地区要达到二十世纪初的水平,比如武汉,天津,南昌,盛京,江户,德里......

  三线地区要达到十九世纪的水平,比如广大小县城,农村。

  至于其他边远的山区,也要解决温饱。

  我在大明造航母最新章节地址:

  我在大明造航母全文阅读地址:

  我在大明造航母txt下载地址:

  我在大明造航母手机阅读: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1052章五年发展计划)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我在大明造航母》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