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章 以己度人?_抗日之我为战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单单是为中国人准备的。中国在西撤入川的时候,即便有熟悉航道的人领航,可一个三峡损失了多少船和物资?

  不仅仅是在宜昌,陕西、湖南境内都是一样的。西部连绵不绝的山脉,缺乏有利的交通线。使得补给对铁路线和水运依赖性相当大,离开铁路线短期作战可以,长期作战很难坚持的日军,就算无论再想彻底的消灭中国,也只能收住脚步。

  至于西北方向,还远不如中南。黄河不是长江。长江上的日本军舰可以上溯到宜昌,深入汉江、湘江、赣江等长江较大的支流,甚至是洞庭湖和鄱阳湖。长江的水量足以支撑日军在宜昌以下江段,两岸周边几百公里内作战。其小型舰艇冒点险,不时也可以深入三峡一下。

  但是西北却是不行,黄河的水量使得大型舰艇无法过于深入不说,一个自古就号称黄河鬼门关的三门峡就足可以连日军的小型舰艇都挡在外面。没有了物资补充,又缺乏有效的公路,坦克、重炮都无法运动。

  没有了坦克和重炮的支援,真当所有的日本兵,都是以一敌百的神仙?中国军队固然缺乏武器,固然战术落后,但是并不缺乏勇气。要是真的在没有重武器支援的条件下对打,日本人也许并不见得还能能够取得多少战果。

  所以对日本人的攻势,并非难以判断以及兵力部署,并非是难以判断。只要对铁路线两侧一琢磨,在大部分的时间之内就可以分析出日军的大致兵力部署情况,尤其是重兵集团的部署情况。在关内战场是这个样子,到了东北还是这个样子。

  在抗联出山之前,整天叫嚣北进的关东军,在铁路密集度远高于西满的东满,部署的兵力远远高于西满。就是因为他们的后勤补给,离不开铁路。没有了铁路,他们根本就无力长期作战。此次战役之前,关东军的兵力部署也是按照这个标准来执行的。

  主要的重兵集团,最远的距离也不超过铁路沿线周边三百公里以内,整个西满北起王爷庙,南到赤峰一线的兵力,就放了一个半师团。即便是战前突然增加了一个五十一师团,但是整个纵深兵力却是相当的有限。

  整个西满地域,自王爷庙以南直到林西境内,广大地域几乎没有日军一兵一卒。如果不是摸透了日军作战的这个特点,杨震又岂会调王光宇所部脱离后方作战,在外蒙境内迂回几百公里直插林西,一拳头打到整个西满日军腰眼之上?

  如果日军有美军的战场保障能力,甚至是德军的战场保障能力,以及快速的机动能力,杨震可不敢冒这个险。在北面尚在激战之中,就敢以一个加强步兵师,一个骑兵旅、一个装甲旅组成的集群,敢脱离补给线几百公里去孤军突入?

  杨震敢这么做,就是瞄准了日军缺乏远离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