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五十九章 东施效颦的日军_抗日之我为战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其善于学习的能力,还是中国人无法相比的。

  尽管采取了多种保密手段,但只要将这支部队投入到战场上,就不可避免的会暴露出蛛丝马迹来。虽说因为在与这支神秘部队作战时候因为一个俘虏没有抓到,与其交手的部队,幸存者的数量实在不多,而还无法窥其全貌。但是多年的交手下来,也多少看出了一些门道的日军。在一批参谋的极力鼓吹之下,在四三年初也有模有样的组建了一批此类部队。

  而且到底是财大气粗,底气雄厚,一出手就比杨震大气的多。其总编制要比杨震从来没有超过三千人的部队多的多,整个规模达到了一个独立混成旅团。比杨震当初组建这支部队最初时候,不过二三百人的规模要大的多。

  只不过因为直到战争结束也没有能抓到一个俘虏,只通过在战场上与这支部队交手学到的一点皮毛而东施效颦,又固执的不愿意放弃传统的日军,第一次发起对抗联的特种作战,就因为自己学艺不精而遭受到了惨败。

  本身就学艺不精,脑袋又死抱着所谓的皇军优良传统不放。宁死不愿意放弃虽说射速慢,但是射击精度高、射程远的单发步枪,以及掷弹筒、九二式重机枪,全旅团上下不分军官和士兵,每人还配发了一把军刀作为最后武器的日军这个混成旅团,实际上就是比普通侦察步兵强了那么一点点。

  在第一次深入到抗联后方试图破坏抗联几个对日空袭机场,便以惨败告终。出发时候的十六个小队近五百人的兵力,加一块只回来了二十一个人,连出发时候的十分之一都不到。而预定的袭击目标,连皮毛都没有伤及到。

  倒不是这些日军太无能,这些日军其实也是从各个部队之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本身的军事素质,还是相当高的。在特别的训练之下,其徒手格斗能力和单兵作战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这些本身也受过空降和潜水训练,只不过强度比抗联的部队要差很多。但受制于眼光的限制,在战术运用和其他方面,却是一知半解。基本上还是采取的普通侦察兵的传统战术,没有经过什么改进。部队作战的模式,还是以中队为基本作战单位。

  除了少数人之外,大部分人并不懂得中国话,也严重的缺少必要相应的专业技能。这些人在训练之中更多的是被灌输是,在必要的时候与对手同归于尽,以达到完成上级部署的战术任务的目的。

  除了本身学艺不精之外,还有日军高层的脑筋实在太死板也是其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谁看到过有执行渗透任务的特种兵,扛着几十公斤的重机枪和步兵炮去作战的?谁看到过特种兵作战,动不动就去拼刺刀的?特种部队的装备,除了必要的装备之外,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轻便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