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4章 惊骇李长官的观点_驾着威龙战机去抗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但让李宗人感到震惊,同时也在脑子中对日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些资料甚至比华夏情报机构提供的资料还要准确和全面。

  比如说对日本战争经济的发展,在参考资料里就有全面的论述,发动太平洋战争以前日本战争经济的基础极基薄弱,推行战争经济所必需的重要物资贫乏,资本积累水平低下,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是不可以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因此它都是通过逐步蚕食华夏领土还实现壮大战争经济的目的。而当日本人在华夏战场上受阻,并且战争资源被美国切断之后,它又想通过占领西太平洋和马来亚、澳洲及东南亚这些英美荷殖民地来获取战争必须的资源,从而积蓄起与美国抗衡的资本,日本人非常清楚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获得这种能力,就很可能被美国人的反击打垮。

  日本人采用的闪电战,和德国如出一辙,它就是迅速夺取南方各地区并确立自己的统治,尽快结束战争,从而与美国抗衡。现实是日本人的目的达到了,用不了多久那些土地就会落入日本人统治之下。

  雷霆还对日本国内战争资源储备和生产进行了估计。比如日本的石油贮存量大约有五千万桶,仅够日军使用一年;煤的产量大约五千万吨,焦炭产量大约五百万吨,铁矿石开采量大约是六百万吨,生铁产量五百万吨,钢产量一千多万吨,铝锭生产量十万吨。这些数字大约只是美国的十分之一,因此跟美国的战争潜力比起来,日本实在是不值一提,日本人对此也是非常清楚,所以才希望通过闪电战,迅速占领比日本本土还要大十倍的大东亚地区,从而建立起与美国相抗衡的实力。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日军先后入侵菲律宾、泰国、马来亚、关岛、香港、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所罗门群岛,一直到中途岛以西的广大地区,并侵入缅甸,声言将与希特勒会师中东,妄图实现共同主宰世界的美梦。日军企图占领缅甸,切断美英向华夏提供战略物资的交通线滇缅公路,迫使中国屈服;并伺机进军印度,促其脱离英联邦,以保障东南亚地区日军翼侧的安全。

  由于日军有战略上的精密计划,华夏远征军必须要有整体的作战思路,对日军可能发动的大幅度迂回作战也要有足够警惕。最好的办法仍然是诱敌深入,在曼德勒进行防守反击战,如果战争形势朝这方面发展,可以预见的是,由于华夏军队的持续阻击,日军到达曼德勒的时间应在4月中旬以后,届时,远征军可在该地区集结5到6个师兵力,加上英军,在数量上可形成较大优势,而日军长途进击,又占据许多地区,需分兵把守,此长彼消,形势有可能向有利于盟军方面方向转化。加之曼德勒靠近华夏西南地区,可以充分发挥华夏空军的作用,如果太远的话,以华夏空军主力战机的作战半径则难以达到。在这个地方作战,军队运输、后方威胁的消极影响都要比缅南小得多。这些条件利用得好,相持乃至取胜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退一步说,只要能够相持,到6月进入雨季,日军大规模进攻就难以实施,这样华夏利用半年的时间就近准备,缅甸战场形势向有利于华夏方向发展的可能性将更大。

  李宗人越看表情越是震惊,这些资料和发言稿写得太好了,看来明天的会议上,必定可以让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吧。看完了资料,李宗人躺到了床上,一阵倦意袭来,他很快就带着微笑进入了梦乡。

  驾着威龙战机去抗日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