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油画中的线索 · 三_古董局中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宿,偌大的北京,竟无处落脚。我问药不是住哪里,药不是沉吟片刻,说现在还有时间,我们去找油画的作者吧。

  我一愣,这么急?看看时间,这都快晚上十点了。药不是也不解释,跟司机嘀咕了一个地址,司机点点头,方向盘一打,调头就走。

  车子开得很快,车窗外一会儿高楼林立,一会儿大院连绵。黑灯瞎火我不辨方向,侧脸一看,药不是双眼望着前方,双手交错在小腹前,指头不断拨弄着。

  做古董生意,最重要的一个才能是察言观色,我在这圈子混,好歹也有点经验。药不是此时的状态,叫做百爪挠心,是人在特别紧张时下意识会做的动作。我开始以为他是因为刚才那幅油画的关系,但后来发现不是。

  药来在油画里藏了暗示,药不是的反应是激动。但此时他的反应,却是忐忑不安,明显是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感到紧张。我猜了半天猜不出来,只好闭上眼睛。

  大概开了二十多分钟,车子停住了。我下了车,扫视一看,嘿!这不是圆明园么?

  准确地说,是圆明园南边的一个村子,叫福缘门村,紧临着福海。

  这村子在北京可是小有名气,不是因为古董,正相反,是因为新潮。在那几年,北京的前卫画家、先锋歌手、流浪诗人什么的,都喜欢聚到这里租村民的房子住,慢慢地形成了一个小群落。这些人不被主流接纳,也没什么钱,就自己窝在村里创作、发泄、寻求同伴,和西方的嬉皮士差不多——据说抽粉的也有。

  我一朋友玩摇滚的,待过一阵,按他的评价,里面疯子不少,天才也很多。

  我站在村口往里头看去,这是个很普通的京郊小村子,一排排的砖瓦房加篱笆院墙,路边有柴垛和砖堆,电线杆上的电线乱如蛛网。但别的村子入夜特别安静,这里却热闹得很。十点多了,还能听见东边传来一阵曼陀铃,西边响了一阵架子鼓,间或传来几声狂号,不知是在唱歌还是打架。人影幢幢,灯光闪烁,似乎某个院落还有个小规模的舞会。

  我等着药不是下来,却半天没动静,回身敲敲车门。药不是“嗡”地按下电动车窗,一脸尴尬:“我给你地址,你自己去吧。”

  “哎?不是你朋友吗,你怎么不跟去了?”

  “让你去就去。”药不是把车窗给抬起来了,那一张僵硬的脸慢慢被玻璃吞没。

  我耸耸肩,跟这小子待多了,也慢慢习惯了。我拿着地址进了村,跟鬼子似的摸到一处民房前,敲了敲院门,半天一个老太太探出头来。

  “皇军不抢粮??哎,错了,大妈,高兴在吗?”我舌头差点打了个闪。跟药不是这种人待久了,我都快憋成药不然了。

  估计大妈见惯了这样的人:“她去福海边上画画去了。”

  “现在?”我抬头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