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人类应该向刘慈欣致敬——《三体2:黑暗森林》读后_三体2:黑暗森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体现了科幻小说疏离化的创作原则,为我们全方位地描述了未来社会的一种可能以及种种可能。从宏观尺度上,它展示了宇宙级别社会的复杂结构,叙述了全人类为迎战三体人而做出的各种努力,预言了太空舰队将成为国家形态;从中观尺度上,它虚构了面壁计划这样一个了不起的独特情节;从微观尺度上,它描述了诸如太空舰的操纵方式、未来的政治思想工作以及蜻蜓式的自行车这样的细节。小说之所以能始终吸引人津津有味地看下去,还在于刘慈欣不断地在行文中“欺骗”读者,设立一个接一个的“圈套”给读者钻,带领读者走入宇宙这座巨型迷宫,让读者跟着他去猜测宇宙的可能性,然后给出谁也料想不到的答案结局。而在此之前,作者就先把读者能设想到的所有的可能性给排除掉了。在《黑暗森林》中,每一个情节,每一个圈套,大层次下的小层次,都足以展开成为一部长篇小说。比如,罗辑之外其他三个面壁者那令人喘不过气来的、充满惊心动魄的悬念的故事进程。

  这一切都需要海量而深入的知识储备。科幻小说的想象力是建立在牢固的、全面而综合的知识大厦上的。《黑暗森林》是一场现代知识和文化的盛宴,从物理学到宇宙学,从脑科学到信息学,从生态学到文化学,从军事学到社会学,从数学到心理学,从文学到哲学……书中大量的知识细节十分真实和严密,许多的技术表述都需要用一篇学术论文来支撑。天哪,刘慈欣是怎么做到的?这里我尤其想要说明的是,在我看来,《黑暗森林》不仅具有自然科学的内核,还更具有人文科学的内核,包括使作品雄峙起来的,是基于社会科学的一些重要推论,从而使它超越了一般的硬科幻,使之厚重、深沉而耐人寻味。人性(或生命性、文明性)成为了《黑暗森林》的重大主题,成为它极为耀眼的光芒。同时,值得称道的是众多的人物都栩栩如生,像作者借主人公之口所说的,是“十分钟的行为可能是十年经历的反映”。作者写出了“这一个”罗辑,写出了“这一个”章北海,而哪怕是那个可怜地为寻找信仰而来、最后消失在信念碑阴影下的前太空军人吴岳,哪怕是那个跟随丁仪去完成侦测三体探测器任务的西子姑娘的短暂出场,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对于真正的主人公三体人的刻画,更是有着神来之笔(仅一个“水滴”的侧面描写就不得了)。

  不过仍然要着重强调的是,贯穿《黑暗森林》的还是那强烈的技术逻辑,一切归根到底可以站在技术的立场来考虑甚至解决,包括充斥着《黑暗森林》全篇的那些最沉重的道德问题、责任问题、情感问题、理想问题、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