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黑暗森林》与刘慈欣的新古典主义预言——评《三体2:黑暗森林》_三体2:黑暗森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一代人的努力要到“十代人”之后的后代才能看到结果!星际文明交往的巨大时空尺度衬托出地球生命的渺小。作者利用经济学的基本资源假设,指出有限的宇宙资源面对无限发展的文明,必定形成尖锐的矛盾。在没有统一道德规范的社会,矛盾发展成冲突不可避免。于是,整个宇宙成为一个充满隐藏着猎手的黑暗森林。问题是,在苍茫寥廓的宇宙丛林中是否存在着更高等的秩序?小说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饶有趣味且不乏深刻的思考。

  虽然任何一部科幻小说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哲学小说,但《三体2:黑暗森林》却不会仅仅停留在哲学思考。小说中还充满了对未来科技发展细节的描绘。在故事中,人类实现了可控核聚变,能通过太空电梯穿梭地球上空,模拟人脑的计算机和全息控制的太空战舰刷新了读者的视觉屏幕。技术的变革还妙趣横生地推动起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行动,科幻小说的文学独特性在这里清晰地体现出来。

  刘慈欣是一个永不停止改进创作的作家,在《三体2:黑暗森林》中,章北海以中国太空军政委的身份出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中国未来军队建设那种前仆后继的过程,既是追思过去,也是展望未来。作为未来中国太空军队的指挥官,章北海拥有清醒的意识和敏锐的洞察力,他为了最终的目标实现所作出的“必要的牺牲”,构成了小说中明确的道德选择主线。刘慈欣用小说展示出的观点是,在人类文明的整体生存面前,个体的存在微不足道。这与当前流行的不分青红皂白的泛人道主义思潮,形成颉颃。小说的另一个人物罗辑,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青年学者,却因为无意倾听到了宇宙社会学的法则,像哈姆雷特一样背负起了拯救人类的使命,成为了拥有人类最高权力的“面壁者”。小说中的外星人——三体人被设置为拥有高科技、思想完全透明、无法进行欺骗和窥探人心的生物。面对三体人,地球上的人类毫无秘密。但地球人也有自己不可攻破的堡垒,那就是个体思维。小说在这样疏离于现实的逻辑背景下发展,平添了许多惊异感、阅读期待和探索的喜悦。在作家的笔下,肩负着“救世主”责任的罗辑,居然能看到当下追求思维独立的80后的影子,这也算是刘慈欣关注现实的一个例证。

  在中国当代的科幻创作中,刘慈欣是极其独特的一位,他扭转了之前以破坏性为主潮的中国科幻文学的当代走向,而代之以积极的建构方向,在回归20世纪中期西方科幻“黄金时代”的古典传统时,又结合了当下中国现状进行了积极的创新,《黑暗森林》就是这样一部新古典主义科幻杰作。(郭凯、吴岩)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