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93章 为梦而来_我创建了scp世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国外,说不定她一直关注国内动画业界呢?这么说还真有可能看过游危的动画。

  “难道《心若海洋》也是?可我感觉不太一样……”

  “不,《心若海洋》的音效是我做的,bg是我和另一个制作者合作的,不是他。”

  叶凌星明白她的未尽之语。

  在《我于万物之中》整部动画中,最优秀的就是色彩与声音。

  为了尽量表现出原文呓语式的癫狂,他和游危商量了很久,决定使用高速变幻的浓墨重彩,制造出一种光怪陆离的视觉体验。

  负责音效和bg的则是倪弦沉和禁曜。

  严格来说,大部分工作都是倪弦沉完成的,禁曜自己都吐槽说他就打了打下手,调整了一些后期细节。

  本来做好了救场准备的叶凌星,愣是没找到一丁点儿的插手机会。

  倪弦沉对声音的把握太精妙了,他甚至用音乐补全了画面的表现力,使之更上一层楼。

  杨曦或许对音乐没有太多了解,但她也隐隐发觉了——在这部动画中,音乐比画面更出色。

  倪弦沉的加入很大程度上拉高了制作组的整体水平。

  这没什么不好承认的,尤其对叶凌星而言。

  他对自己的业余出身和诸多不足之处相当清楚,这次来到s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学习真正商业化的动画制作流程。

  和国内大部分也沿用着来自日本的动画工业体系。

  说是“工业”,实际上传统动画公司的规格都很小,一家公司可能就几十人,破百的都是业内有数的大公司。

  人员缺乏和盈利困难一直是限制动画产业的两大问题。

  每年都有新的动画专业毕业者投身其中,但能够顶着恶劣工作环境与低工资做下去的很少。

  待遇更好的游戏产业就在隔壁,坚持不下去了转行再普遍不过。

  底层人员尚且流失严重,高端动画人才的培养更是一大难题。

  导致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就是动画的盈利困境。

  别看“周边”、“i”、“泛娱乐”一个个词炒得火热,纯动画公司的盈利空间非常小。

  他们基本只能靠授权播放和卖光盘回血,光盘的市场份额还在逐年萎缩。

  跨行业联动的热门i跟动画公司没有关系,它的周边盈利是属于版权方的,动画公司只是被委托制作。

  做自己的i是一条可行之路,但原创动画风险极大,成功者寥寥。

  万一不小心玩过头了收不回来成本……制作中途破产的星之子就是前车之鉴。

  而更多没有原创能力的小公司,就靠着接外包和代加工勉强生存。

  他们也是所谓“垃圾小说改”、“垃圾手游改”、“垃圾漫画改”等“大型广告”的主要供应方。

  观众往往对这些作品深恶痛绝,殊不知这些以宣传原作为目的的“垃圾动画”,正是让许多负债经营的动画公司活下去的救命订单。

  要知道,纵观国内所有上市和挂牌的动画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后,能够自行盈利的公司不到四成。

  极低的收益又进一步压低了从业者的工资,恶性循环就此开始。

  动画从业者的现状就是抱着梦想而来,靠着热情工作,真·为爱发电。

  s便是这样一个纯粹的动画公司,不搞i联动,不整周边开发,不做原创动画,还不接非黑暗向作品的改编,显得尤为清高,也活得格外艰难。

  相比之下,那些挂靠在大型娱乐集团名下的动画工作室,因为有母公司作后盾,境况反而要好上许多。

  。牛牛小说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