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78章 抵达文莱!_明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元庆也亲口承诺,将会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在南洋区域,开设码头据点,进一步开拓华人贸易的开拓性和稳定性。

  宴席在友好圆满的氛围下结束。

  宴后,一众华人华侨代表,自发来到码头沿岸,恭送李元庆和他的船队离去。

  随着李元庆的坐船开始,驶向深海,庞大的船队仿似一个巨大的鱼群,缓缓跟在了李元庆的坐船后面。

  看着身后一众山呼海啸般欢呼的华人华侨同胞们,李元庆的眼睛,不由也有些湿润了。

  只可惜,在此时,他的能力还是太过弱小,还不能~~,在更坚硬的立场上,表达他对这些华人华侨同胞们的支持力度!

  但~~,已经迈开了第一步,汉人,强势扎根南洋,已经为时不远了!!!

  马尼拉作为南洋的第一个‘桥头堡’,通向文莱的航线早已经很成熟了。

  此时,虽已经进入了风暴季,但天气变化并不是太大,加之船队规模庞大,准备充分,又紧贴着航线航行,距离陆地也不远,李元庆也不用太过担心。

  大半个月的航行,在六中下旬初,船队顺利抵达了文莱。

  文莱是一个很小的国家,因其港口海湾的条件优越,先是被葡萄牙人占据,当做沿途的补给据点,在十七世纪初,西班牙人的触角,也延伸到这片区域,算是与葡萄牙人,共享文莱的港口红利。

  不过,因为文莱地方太小了,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也不想闹的太僵,都没有在这里设立正规的编制,加之统帅文海的苏丹孱弱,这里也成为了世界上最早的一批真正的自由贸易口岸。

  有了澳门和马尼拉这接连两站的航行,长生营的军官们也早就适应了海贸的节奏,船队刚刚抵达港湾外,便有快船先行入港,与文莱官方会面,签署贸易协定。

  文莱此时虽已经穆斯林化,但在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文莱人都一直仰慕华夏的文化。

  甚至,在大明初期,有一位文莱苏丹曾亲自到南京朝拜,并在南京病逝,大明王朝以高规制,将其葬在了南京。

  此时,虽然有许多大明的商人,将文莱当做南洋的重要中转站,常来常往,就像是家一样熟悉,但~~,除了当年的郑和下西洋,几百年过去了,这还是第一次,是大明官方,有如此庞大的船队,以官方礼节,拜访文莱。

  文莱苏丹也不敢怠慢,亲自带着侍从、随行,来到码头上,迎接李元庆一行。

  文莱当地的人口结构,土著人要占六成,汉人占两成左右,剩下的两成,则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以及一些在南洋讨生活的各国白人。

  因为汉人是贸易结构的主体,除了必要的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汉语也是重要的官方语言。

  李元庆与这位还不到三十岁的苏丹用汉语交流,没有丝毫的障碍。

  文莱苏丹热情的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