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百八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海战(两章合一)_东厂督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只是先期投资,之后请先生讲学的费用、课本纸笔的费用、学院里的吃喝住费用,按照每个学生每月平均摊3两的标准,那就是1500两,一年就是一万八千两。

  好家伙,一千家就是一千八百万两。

  虽然如今大明一年税赋几千万两,今年甚至可能真的达到一亿两,不过需要投入的地方越来越多,崇祯现在才发现,这些银子竟然还是不太够用。

  的确,在野心面前,再多的银子都不够花。

  比如今年开始,崇祯就打算在全国各地先办一千家免费的书院,按照每家书院五百个学生的设计标准,一家书院的初期投资就要三千两,这就是三百万两。

  于是说道,“皇上放心,臣半月之内就把具体章程拿出来。总之,原则是费用可控,不会让皇上搭上老本就是。”

  崇祯笑道,“朕的老本可没多少,你给朕小心着盘算,要不然没钱朕可就只能讹你了。”

  几乎所有人都告诉他,要是得掏钱才能读书,那读书就又成了有钱人家特权了。

  别看老百姓都挺羡慕读书人的,但是大明有多少人家有读书的传统

  虽然这笔钱可以让乡绅富商一块捐,但大头肯定要归朝廷出的,一年花他个一千万两银子是起步价。

  他也想过能不能让学子的家里掏一部分,不过征询了礼部、吏部和内阁的人之后,就马上打消了这个想法。

  为啥

  崇祯沉思良久,终于说道,“既然秦兄认为一年备战足以,那朕倒也不妨让秦兄一试。不过,这一年之中需要糜耗多少物资、人力,秦兄需给朕一个章程。”

  说白了,崇祯还是怕劳民伤财。

  不过秦书淮松了口气,好歹这也算是变相答应了。

  只有不花钱,才能抵消老百姓的抵触情绪。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倒必然有不少人家送个孩子去读书。

  不过也未必永远如此。

  按照秦书淮的规划,今后朝廷招人,无论哪个工种都优先招收读过书的就连衙门的衙役也是如此。

  这么一来,马上就能形成类似于“毕业国家包分配”的效应,相信这个效应马上就会爆炸。

  只要等过几年,那些穷人家的孩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之后,巨大的示范效应传开来,让所有人都意识到读书的好处之后,到时读书再收点费用是很可行的起码学生用的纸笔你自己买,吃饭你得承担些吧朝廷才能省下这笔钱,去办更多、更好的学府不是

  但总而言之,前期的一切费用就得朝廷自己扛。

  除了教育,还有修桥造路。

  崇祯倒是很认同秦书淮那句“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路修通了全国各地的货物可不就能加快贸易,朝廷不就能收更多的税了

  可是这玩意花钱的速度可不比办学慢。

  所以到处都是要用钱的地方,崇祯现在都怀疑以前朝廷年入只有数百万两的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