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一十章 晋封太保,迟来的酬功_逆天换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启奏万岁,微臣以为毛文龙所奏还是合情合理,亦是为了平辽大业着想。至于平辽后的粮饷,微臣以为还可以再下调一些。」

  很好,这省钱的思路与朕一样。

  崇祯微翘了下嘴角,缓缓说道:「平辽大战,若能一举建功,赏功银恐怕不是小数。饷银嘛,确实还能够再压一压。」

  几次大捷,斩首数万,朝廷光赏功银就拿出了几百万两。虽然胜利鼓舞人心,可崇祯也着实很肉痛。

  甚至于,他都在猜测东江镇是在故意为之,以赏功银来弥补饷银上的下调。

  但赏功银与饷银的性质不一样,有功不赏,崇祯还不想背上这个骂名。况且,他也不能打消东江军战斗的欲望。

  其实,在毛文龙的奏

  疏呈上后,崇祯就已经做出了决定。召温体仁来问询,只是试探一下,验证自己的英明和正确。

  现在,辽东交给东江镇,让崇祯省了不少心,不用再为边关的警报而烦忧。至少,不会再有建虏绕道入关的顾虑了。

  而在大明内忧外患之际,对于武将的权力下放,已经显示出不可避免的趋势。

  这可能是源于己已之变对崇祯的刺激,也可能是崇祯自己的思维,把提升武将的权力,当成了勘乱的良方。

  也可能就是王朝末世的固有轨迹,朝廷的弱势,皇权的自救,给军阀的滋生提供了合适的土壤。

  「据方正化上奏,建奴还给毛文龙和郭大靖送了书信,请求议和。」

  崇祯微眯起了眼睛,带着几分轻篾的冷笑,「既是挑拔毛、郭二人的关系,又想引起朝廷的猜疑,其心可诛。」

  温体仁眨巴眨巴眼睛,立刻明白这不过是阴谋,立刻躬身奏道:「万岁英明。建奴无所不用其极,可见已是穷途末路,垂死挣扎。」

  崇祯点了点头,说道:「朕用人不疑,既以辽事委东江,便不会猜忌怀疑。毛、郭二人也能齐心协力,以平辽为己任,殊堪嘉慰。」

  停顿了一下,崇祯终于下定了决心,沉声道:「朕意已决,加毛文龙太保衔,赐郭大靖尚方宝剑。」

  温体仁知道这是变相的督促,让毛文龙和郭大靖加快平辽的步伐。同时,也是补上辽东大捷的封赏。

  「万岁赏罚分明,实乃千古明君。」温体仁躬身道:「何愁将士不用命,又何愁建奴不灭,辽东难平?」

  崇祯露出微笑,心里十分受用。

  没错,自己肯定是明君。三朝未灭的建奴,就要在自己手中终结。还有西南的奢安之乱,也是明军占了优势,平定叛乱指日可待。

  外患既除,内忧就容易了。一群拿着锄头木棍的乱民,岂是训练有素的官兵的对手?

  直到现在,崇祯和朝廷对于农民起义军还是轻视的态度。认为能够泛滥蔓延,不过是之前的策略失误,并归咎于杨鹤的安抚失败。

  但他们都没有意识到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