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九十章 战后布置,一年平辽_逆天换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虏的败亡可期,决战之时,还需要朝鲜军队的大力支援。在此,先行谢过。”

  金念良等人端杯而起,与郭大靖示意后,一饮而尽。

  展开决战的时候,多一万人就多几分胜算,就能多杀死杀伤建虏,削弱其有生力量,扼杀其东山再起的可能。

  所以,尽管没有朝鲜军队的助战,郭大靖也有信心平辽灭虏,但多一分力量总是好的。

  大战已胜,安排已毕,郭大靖又让部队休整了两天,待凤城驻扎了人马,防御初有规模,才率领部队向秀岩撤退。

  尚可喜的中协还是继续驻守秀岩,与凤城形成两大据点,护住南面直到海边的大片土地。

  而秀岩防御的前哨,则是大片岭关和大片岭墩,形成了有预警、有缓冲的防御体系。

  再往西,就是盖州卫,辽南的重兵基本都集结于此,能够迅速东援。

  整个战线是向前推进了,基本上形成了辽南、辽东两个进攻的方向。休整完毕后,东江军还将继续压缩建虏的防御,并不断展开袭扰。

  “在春耕前,争取把宁远的人马调来一万五千人。”

  何可纲不在身边,郭大靖也对刘兴祚说出了心里的计划,“连带着家卷,差不多能有五六万人,一下子就解决了辽东地多人少的问题。”

  在辽东光进行军屯,还是单调了。有村镇,有百姓,才算有根据地的模样,没有烟火气,怎么能让人觉得是舒适的安居之地?

  何况,特战营已经在辽东一年多,由于距离远的关系,探亲十分不便,对将士们的心理也有不好的影响。

  对于军属移居的规划,已经制定下来。他们将多集中在镇江堡周边,尽量考虑到了安全。

  刘兴祚不太关心移民屯垦,只对吞并辽镇感兴趣,对于郭大靖说的数量,他嘿然一笑,说道:“郭帅还是给祖家留了一线之地,不知道他领不领情。”

  所谓的一线之地,自然是宁远的五千驻军。祖氏家族的人若真不想归并东江镇,自然还能继续留在宁远。

  但这又能挺到几时?东江镇平辽灭虏之时,便是最终的覆亡之日。祖大寿但凡有头脑,也能够看出这一点。

  “不要他领情,只看他是不是真蠢。”郭大靖冷笑道:“若是平辽时寸功未立,他们还有什么价值?”

  刘兴祚用力点头,很是赞同,说道:“平辽之后,东江军都要裁减过半,何况是他们?既无战力,又耗粮饷,留之无用。”

  到时候,不仅士兵不要,连军官也会一并裁撤。

  最好的结果是当个普通百姓,老老实实地领地耕种;最坏的话,就要看皇帝是否要秋后算账,继续追究其罪了。

  反正,如果真到了那个地步,郭大靖是不会为他们说话,伸手搭救他们的。

  “飞骑与枪骑混编,三千加两千,你觉得如何?”郭大靖把骑兵编制的设想说了出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