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2章 拆迁之痛_重生之官路商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城市建设就没有“牺牲少部分人利益是可以的”说法,但是利益牺牲也轮不到国家公务人员的头上,所以“为了大局牺牲少部分利益是可以的”想法在市里很占上风,他们永远都感觉不到切肤之痛。

  张恪坐在唐学谦的对面,心想唐学谦再也不可能感受到那种被驱逐的痛苦吧!张恪倒是有切肤之痛,父亲辞去公职之后回到师院,师院没有给再安排住所,那时还有一些积蓄,就在沙田买下一户私房,九七年赶上旧城改造,幸好小叔接济,若不是如此,再赶上父亲给驱逐出师院,还不晓得家里会怎么的惨状。

  毕竟在沙田生活了两年,虽然短暂,但是对周围被拆迁者的状况都有了解,特别加上当时正搞“国退民进”,大量国有企业职工下岗,一部分家庭两难相逢何其凄惨,他们想利用物权法保护自己的权益还要等上十几年才行。

  这已不仅仅是旧城保护的问题,既然海州城建设得再漂亮,也不能以上万户市民所承受的拆迁之痛为代价,唐学谦既然要试,张恪倒是想着拖一拖他的后腿。

  唐学谦不清楚张恪心里到底在打什么主意,张恪的话让他颇为心动,

  四凤桥饮食广场的成功,令前门的繁荣延伸到四凤桥以前,特别是四凤桥饮食广场高额的地租引起市里极大的关注,有价值的土地并不仅仅局限在前门之内,也让唐学谦看到快速推动沙田旧城快速改造的希望。

  即使如唐学谦这样的睿智,也无法想象情况的复杂。

  九十年代海州市的拆迁公司都为国有,张恪还记得有一家拆迁公司的主管单位竟然是市文物局,也就是这家拆迁公司毫不手软的拆除大量原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市里拨给被拆迁者的拆迁费用本来就不足,但是却大量的给这些国有拆迁公司所截留。当时国有拆迁公司的利润是现在私营拆迁公司所望尘莫及的。

  巨额的利润截留在国有拆迁公司里,随后又通过名目繁多的投资手段,被转移到其他地方。

  唐学谦能一下子就打破整个海州市官僚体系的传统改变这种事实吗?

  张恪心想:够欠!

  关于这一点,许鸿伯深处民间就有相当深刻的认识,当然,就凭着这点,想劝阻唐学谦暂时放缓对沙田旧城的改造,也不可能,毕竟不止唐学谦,市里其他人也只看到旧城改造的好处,而看不到弊端,更不会承认市里暂时还没有能力阻止这些弊端发生。

  张恪将唐学谦的思路往商业资本上引,可谓用心险恶,只要许鸿伯不捅破,唐学谦日后不可能看出什么来,毕竟谁也不会想到张恪能清楚的预测到今后几年的发展脉络。

  再说张恪这么做,是给唐学谦他日后有补救的机会,不至于抱憾终身。

  不管出于怎么的考虑,四凤桥的成功,很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