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六十七章 蓟镇入卫军_明末小进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两部分,前半部为汇报,各镇每月的开支是多少必须向袁方禀报清楚,后半部为商议,商议一年下来需要多少银子。

  参加会议的除了三镇的官员,袁方把茅元仪、鹿善继、杜应芳、宋献策他们也请了过来,他们负责记录和整理资料。

  首先是蓟镇官员开始汇报,蓟镇上个月的总开销是二十四万二钱九分四厘二毫,这里面包括军饷银、班军银、买马银、盐菜银、柴火银等等。

  接下来汇报的是密云镇的官员,密云镇上个月的总开销是二十六万一千二百四十四两六钱五分九厘六毫五丝,这部分钱不包括料草银,料草是几个月的用度,所以就分开计算,料草银计有一万五千两。

  最后汇报的是永平镇的官员,永平的驻军少一些,所以用的银子相对就少了,上个月永平镇的总开销是一十七万八千三百八十两九钱九分八厘七丝二忽。

  袁方听了三镇官员的汇报很是满意,开销的数字非常的细,精确到了丝和忽。

  接下来便是一年的预算,这一年虽然已经过去了一大半,但是预算还是必须有的。

  经过大家一起商讨,今年的预算也定了下来。

  这份计划是汰兵裁饷后的开支,比起之前来,一年将要节约五十万两银子。

  袁方根据这次会议拟了一份奏疏,把这个情况上报朝廷。

  朱由检得知汰兵裁饷在袁方那里产生了效果,龙颜大悦。

  ……

  鹿善继在三屯营忙乎了好几天,查处朱国彦索贿一事,结果毫无收获,结论是举报人纯属诬陷。

  袁方让鹿善继在朱国彦面前做检讨,并严惩了诬陷之人。

  这天,带领赵率教准备去视察入卫军的情况。

  目前蓟镇有九支入卫军,一支入卫军三千人,共有二万七千人。

  入卫军相当于班军,一年有两班,分春季班和秋季班,每班九支,共十八支。

  入卫军的来源地是山西,山东,北直隶,河南,南直隶等地的卫所,其职责是修长城兼守卫长城,他们也被称为长城兵。

  入卫军的春季班是在每年的正月初上班,五月初下班;秋季班是在每年的七月初上班,十一月初下班。

  虽然有严格的上下班制度,但是,每次下班都需要由各镇守军官奏请地方平安无事,并且要有相应数量的军队前来接替防守,入卫军才可以下班回家。

  由于官员害怕承担责任,经常都会刻意留下入卫军,的确平安无事后,才会放他们回家。

  因此,”存留防冬“的情况经常发生。入卫军每班上班的时间为五个月,其实经常要加班——延长上班时间,而且还没有加班工资。

  袁方在张从和李元庆的护卫下,与赵率教一同来到喜峰口,这里有一支入卫军存在。

  喜峰口是一个关隘关,围一片低山丘陵,地形突兀,交通不便。

  由滦河所形成的谷道使其成为南北往来的天然孔道。

  喜峰口关处,两边高崖对峙,地形险峻。关隘始建于景泰年间,距今已经有两百多年。从景泰年间至今,朝廷数次修缮喜峰口。

  最大的一次修缮是在嘉靖年间,修建了喜峰口堡。

  万历年间,戚继光坐镇蓟镇时,也主持修缮过喜峰口,并且增设了数百个烟墩、路边墩以及烽燧,只是,如今朝廷财政困难,很多路边墩和烽燧都已废弃。

  袁方在喜峰口堡,请来几位入卫军兵士与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状况。

  兵士们告诉他,他们几个两个月前就该下班回家了,因为没有人来接替,他们只能等到秋季班的来了才能走。

  “你们离开家乡来这里习惯吗?”袁方问。

  一听这话,兵士们七嘴八舌地向袁方诉起苦来。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