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1章 在座的各位都是辣鸡(第一更)_我在大明当暴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南动手,但是却有不少人提出了不同的声音。

  例如兵部侍郎兼内阁大学士的韩爌就说:洪承畴杀气过甚,必然在东南树敌太多,引发民变,大势若失,王师寸步难行。

  他的意思就是让皇帝赶紧撤掉洪承畴,换一个其他将领过去,不能这么杀,这么杀不但没有作用,反而会在东南失去民心。

  他这个想法,有许多大臣都支持。

  一时间,弹劾洪承畴的奏疏,厚厚的一大堆。

  但崇祯什么态度?

  坚决支持洪承畴!

  为什么?

  东南的民心真的是因为洪承畴杀的有点猛而背于朝廷的么?

  显然不是啊!

  东南的舆论权掌握在东南的地主、商人和官员手中,他们之所以恨朝廷,是因为中间商在税收中赚了太多差价。

  而最后背锅的是他张凡!

  这才是东南民心丢失的根本原因,绝不是换掉洪承畴就能解决的。

  所有,崇祯不但不撤换洪承畴,还给洪承畴写了一封褒奖的信,对他进行了褒奖和肯定。

  四月二十二日,拱圣军携摧枯拉朽之势,向西南边的仪真县挺进。

  但是,就是在仪真县,拱圣军遭遇到了进入南直隶之后的第一次顽强抵抗。

  仪真县有12万大军,可以准确的说,这12万大军都是杂牌军,很多都是农民。

  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军事训练,就被强征上场了。

  不过毕竟叛军后面的支持者都财大气粗,武器都能够快速调度到前线,没有铠甲,却每个人能保证有刀。

  而拱圣军全身皮甲,重步兵加轻骑兵,训练有素,军纪严明。

  双方在质量上完全不是一个水平。

  所以拱圣军进南直隶后就势如破竹。

  可为什么在仪真县就受阻了?

  难道真的是因为人多?

  然而并不全是!

  原因有两点:

  一、魏国公等人亲自前来督战,效果肯定是有的。

  二、从南京城的国子监贡生事件后,各地的地主都疯狂的、极度不要脸的丑化着朝廷,只不过到了四月下旬的时候,终于从量变到质变了。

  积攒起来的愤怒值,在四月下旬爆发了。

  具体表现在哪呢?

  一、叛军作战变得比之前勇敢。

  二、拱圣军的一举一动,竟然都有人主动传播,向叛军报信。

  在洪承畴距离仪真县尚有二十里的地方,拱圣军就被8万大军给包围住了。

  提前知道信息就可以提前布阵,这就是信息流畅的优势。

  接下来呢?

  魏国公见将洪承畴包围了,那真是一个高兴,立刻下令全军围攻洪承畴。

  结果就是洪承畴从南边撕开一条口子,毫无顾忌地推进到了仪真县的城楼下。

  面对十几万大军的包围,洪承畴摆出了一副“在座的各位都是辣鸡”的架势。

  洪承畴到底毫无忌惮到什么程度?

  从包围圈撕开口子后,完全不考虑另外三面可能会前来夹击,甚至后方偷袭,就这样淡定自若地推到了仪真城下。

  这是一种毫不掩饰的蔑视。

  到城下后,洪承畴开始攻城了?

  你以为他开始攻城了就还是太年轻了。

  他没有立刻攻城,而是干了一件极度装逼的事。

  什么事?

  坐等剩余叛军追到城下,然后在仪真城统帅的眼皮子底下教那些叛军如何做人!

  。中文阅读网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