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18章专访_影帝的懒散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了,下面是提问时间。”

  “相比于沪上国际电影节和京城国际电影节,平遥影展有什么不同?”

  马可穆勒操着一口大碴子味的中文道,“展映影片数量虽少,但影展所选择的大部分电影都将在这里进行亚洲首映或中国首映。

  同时也将举办一系列与放映活动紧密结合的艺术展、论坛、大师讲堂、研讨会等活动。比如北野武先生的新作,《极恶非道·最终章》就将在平遥首映,阿斯哈·法哈蒂导演刚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推销员》也将进行现场展映,还有国内的几部新片···”

  “青年电影实验室的具体参与者是制作公司?还是贾导的团队。”

  谢飞道,“这个我来说比较合适,现在国内的电影教育已经跟市场脱轨,我一向认为应当改革。这次的平遥影展就是个尝试,影展方会跟京影、中戏、上戏合作,我们提供师资力量,同时也不定时会有业内人士如曹宇、宁皓、文木野等人讲课。

  后边的实践环节···”

  万年接茬道,“这个主要是我们负责,青年影视会提供大量的岗位供学员实习,相信可以培养出一批现代电影工业人才。”

  “只有一家公司参与?”

  “对,有什么意见吗?”

  万年往后一靠,“如果其他制作公司,也有那么多大片需要人手,那么多项目需要新人,那么多特效技术需要学习研究,当然也能参与进来,我们欢迎。就目前来看,我认为有这个规模和实力的,也就只有我们。”

  年轻人,不要太气盛!

  记者们差点把这句词给喷出来,太嚣张了,你强你牛逼?

  不过呢,转念又一想,还真就人家牛逼。

  掰着指头数数,每年能开那么多大制作,有实力提供岗位的,也就人家一个。你是让年轻人去花艺坐冷板凳?去光线学销售?还是去跟着别的小公司拍烂剧?

  人家手硬名声好,钱多导演足,内外两开花,进能文艺拿奖,退能商业大卖。

  就是一个词:舍我其谁!

  ······

  奥斯卡尘埃落定之后,万年这个名字,似乎也在美国媒体的眼中忽而变得显眼了起来。

  相比于国内和欧陆,老美对于非本土的演员,向来关注度不高。唯二地位超凡的,一个是李小龙,开始了功夫时代,一个是程龙,完全把自己的烙印刻在了好莱坞。

  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卧虎藏龙》虽然很吊,但发哥、杨紫琼、国际章等人的印象也就此固定,虽有片约,却还是难以打入主流。

  想不到多年之后,却有一个,不,是两个中国演员,不是靠着那种想象中的中国农村或者说是古代生活奇观,而是靠着洛杉矶的天空以及巴黎的苹果树走入了好莱坞的视线,并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两个金球奖,一个奥斯卡,靠着这一点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