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97章 别叫我导师,陈教授!_重生后我成了大文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97章别叫我导师,陈教授!

  办公室内,唐全礼先将手头的工作分派给具体的负责人,然后才登录公共邮箱,找到陈天弘发来的附件下载。

  不知为何,他在点开附件时,握着鼠标的手颤抖了几下。

  如此表现让唐全礼不禁自嘲的笑了笑。

  “陈天弘,读你小子的文章,还真有股魔力,我倒要看看你准备的什么书,我也不是不通情达理的人,只要能有《边城》的八分,你写《羊脂球》,《狼图腾》内涵我们的事就算了。”

  点击看正文,《乡土华夏》四个大字首先映入唐全礼的眼中,紧接着第一章【乡土本色】

  “咦,章名和文章的格式排版不像小说啊!这小子不会写的是社科类的文章吧,他就这么自信?”

  此时唐全礼心情不激动了,若猜想的没错,那他认为陈天弘太自大了,写小说和写社科类的文章是两码事。

  比如两者都写人,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场景来表达,塑造虚拟的人物形象,塑造好坏与否考究的是文学功底。

  而社科类书籍则是通过具体案例、数据、分析等得出结论,写的好坏与否,考验的是知识库存还有对文学观点的认知。

  因此圈内公认社科类的书籍要比小说更难写,因为它的信息含量要比小说多。

  当然伱要是写出一部名著小说那另说,只是这样的文学作品多少年都出不来一本,社科类的虽很少,每一届还是有那么几本的。

  不过社科类书籍有个缺点,比不得小说有趣,甚至可以说枯燥乏味,所以喜欢看社科人的读者占比不高,除非能被编入教材。

  自然写的作家也很少,一般写社科类的都是各个领域较为知名的学者。

  陈天弘现在算是知名作家,并不算学者,或许得等他研究生毕业,写出几篇含金量高的论文才可以。

  “从基层上看去,华夏社会是乡土性的,我说华夏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那是因为我考虑到从这基层上曾长出一层比较上和乡土基层不完全相同的社会,而且在近百年来更在东西方接触边缘上发生了一种很特殊的社会.”

  看到开篇数十字的描写,唐全礼已确定这是篇社会学文章,令他诧异的切入点竟然是基层,是那些被某些城里人称呼“土里土气”的乡下人,从他们的角度来论述整体社会。

  第一章大约有七千多字,他却整整看了一个半小时,甚至看完之后,又退回去看了一个小时。

  内容富含的信息太多了,结论更有好几方面,详细解释了组成社会构成的基础是来乡下,来自泥土,并且唐全礼总感觉这一章是整篇文章的精华,换个说法是全文的总论。

  最令他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在看完之后,以自己的学识竟然没有找出反驳的点,还生出了本来如此的感想。

  “这小子”

  一时间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