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五章 性情疏直太史慈_替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谷利身后跟随着一位男子,这人便是被孙翊所召,回吴述职的折冲中郎将太史慈。

  谷利现在正带领着太史慈,往吴侯府内的校场走去。

  太史慈跟随在谷利身后,他看着眼前的年轻人,心中思量着一些事。

  眼前这个谷利,听说是最近君侯身边最受宠幸的臣子,年纪轻轻就受君侯信任,执掌校事府。

  虽然校事府是君侯刚刚创立的,其所管辖的校事的职分,君侯也没给出明确的定义。

  但校事的字面含义就是检校诸事,这让人不得不联想起了,汉孝武时期的绣衣使者。

  这种直属君上的检校机构,非君上极其信重之人不可执掌,由此可见谷利在孙翊心中的地位。

  太史慈想着这些,倒不是想趁机和谷利套近乎。

  在他看来无论谷利再如何受孙翊信任,也摆脱不了他是一个幸臣的事实。

  无功无劳却一下子得居如此高位,不是幸臣还是啥。

  对于这种幸臣,太史慈心中其实是不屑的。

  太史慈想这些是在思考着,孙翊派谷利前来,亲自带领他的目的是什么?

  是重用,还是削其兵权?

  太史慈觉得是后者的可能性更高点。

  他这么想并不是胡乱猜测。

  自他投效孙策之后,孙策对其十分信重,以知己待之。

  本来孙策想留他在身边重用,但张昭、张竑等重臣却忌惮自身与孙军作对过,力劝孙策要小心尾大不掉之事。

  本来孙策已经命其为折冲中郎将,想让他率兵征讨广陵陈登,面对群臣的非议,孙策也多次力排众议表明对自己的支持。

  但在张昭及张竑的力谏下,孙策也不能不顾这两大重臣的意见。

  正好那时刘表从子刘磐数为寇于艾、西安诸县,孙策就授其兵马五千,将其转为建昌都尉,督诸将治海昏抵抗刘磐。

  孙策的用意是想让自己先在海昏立功,然后凭此功劳来堵众臣之口,后来再名正言顺的重用自己。

  但还没等到那一日,孙策就遇刺身亡了。

  孙策遇刺身亡之后,孙翊继位。

  在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太史慈悲痛不已。

  但他深感孙策知遇及信任之恩,决心要把他的忠心转移到孙翊身上,好好匡扶少主。

  所以他第一时间上表向孙翊效忠,并同时隐约暗示他有意替孙翊平叛。

  但他的上表效忠得到的却是孙翊暧昧不清的态度。

  孙翊后来特地回书一封表彰他的功劳,并在书中问及山越情形,自己也是如实以告。

  那时他还很开心,孙翊问他山越虚实,莫非是想起用他平叛山越?

  但后来的发展,却是孙翊亲征平定庐江、山越两乱。

  到了最近,孙翊更是派黄盖顶替其镇守海昏的重任,让其率部下兵马回吴述职。

  待他回吴之后,对其也是颇为冷淡,他第一次见到孙翊还是议事大会时,今日是孙翊第一次正式召见他。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