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四章 鲁肃南下_替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件事以后,鲁母深深的相信了自己的儿子绝对是个高瞻远瞩的人,既然他说孙翊值得投奔,那孙翊想来定有非凡之处。

  要知道,鲁肃对袁术的招揽可是避如蛇蝎的。而如今的江东孙氏,势力还不及袁术最鼎盛时期的一半。

  只是,鲁母对于另一点还有所迟疑,她问道,“尽管如此,子敬你也无需如此急切,亦无须举家投奔呀。”

  周瑜的来信不过三日,鲁肃收到信后到做出决定南下几乎就是当日的事。

  而之所以三日后鲁肃还未出发,是因为这三日内鲁肃在鼓动族人与其一同南下。

  在周瑜来信之前,鲁肃在乡中蛰伏已经近十年矣,如今却如此急切南下,为鲁母一惊,二则鲁肃打算举族南下投奔孙翊,更让鲁母吃惊。

  这时代的士人千里投奔心中明主的不在少数,但很少有举族投奔的。

  因为这意味这一点,该士人将整族的未来都押在了这位明主身上。

  能做出这样的决定的士人,除了十分看好这位明主之外,自身也要是个豪杰,敢有这样的勇气做出这样的举动。

  因为这样做了,举族可能会因此鸡犬升天,也可能会就此彻底衰落,鲁肃将鲁氏一族之未来都押宝在了他所选择的孙翊身上,可谓是冒险至极。

  鲁母的顾虑很有道理。

  鲁肃知道母亲是为他顾虑,不想他背负太大的压力。

  鲁氏在东城是望族,家业和乡望是鲁家先辈几代近百年来一代代积攒下来的,如果在鲁肃这一代衰弱了,鲁肃上无法对先祖交代,下没办法对子孙后代交代。

  但鲁肃却不会因此而迟疑,他对自己的判断有自信。

  鲁肃停下手中的动作,语气惆怅地对鲁母说道,“儿已近而立之年,当今之世,五十而存者已经是少有,时光如白驹过隙,余若不再不奋起,只怕是等不起了。”

  鲁肃的话中惆怅带着伤感,让鲁母颇为动容。

  “再者余举族投奔,并非冒险之举,吴侯是英主,手下又有公瑾等俊杰辅助,虽将来未必如公瑾所说那般终构帝基,但一定会有一番大大的功业。

  现在看来余举族投奔是冒险之举,但十数年后,吾鲁氏攀附吴侯之下,将来的辉煌肯定不可估量。母亲且宽心,鲁氏会越来越好的。”

  鲁肃对孙翊如此看好,除了有周瑜的夸赞和对孙翊继位以来的表现观察以外,其实还有一点。

  当初他逃避袁术征用,南到居巢寻找周瑜,正好周瑜要东渡江东,鲁肃因此就和周瑜一起到了江东。

  到了江东后,鲁肃曾被周瑜引荐给孙策,两人之间有过一场对话。

  那场对话中两人都相谈甚欢,孙策雅奇鲁肃,鲁肃也觉得孙策非常人。

  只是正好那时祖母去世,鲁肃要回东城治丧,在此事耽搁之下,才没和孙策定下主臣之分。

  不过那一次谈话让鲁肃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