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77章 关键技术:超短激光加工_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间一天天过去。

  春节返工之后,还没等大部分人的假期综合征完全消除,复合材料领域便突然传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

  一个来自华夏的课题组在Nature期刊上发表论文,在玻尔兹曼传输方程和晶格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项有别于传统双温模型的激光-材料相互作用机理的瞬态热弹性模型,并且几乎完全拟合了连续激光源对大厚度CFRP板的加工情况。

  更巧的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正是去年参与证明了庞加莱猜想,但随后就几乎销声匿迹的常浩南。

  第一作者过去没人听过,但想来应该是常浩南课题组的学生。

  显然,这大半年时间,他并不是隐居了。

  而是把精力放在了指导学生上面。

  还是跨界指导。

  还指导出了一篇Nature……

  纯纯不当人了属于是。

  因此,无论是处于研究目的,还是出于好奇心,亦或是单纯为了“有华夏学者发了Nature”这件事凑热闹。

  总之,这篇文章的热度,一时间高的吓人。

  在论文正式被录用之后,常浩南便一直在关注相关领域的研究。

  尤其是arXiv。

  作为预印本网站,它上面出现的大多数论文本身其实没什么价值。

  但一段时间内被发布在上面的内容数量,却是一个以小见大的窗口。

  接下来一周时间,与复合材料加工有关的新增词条数占比暴涨了近15%……

  只能说,永远不要怀疑材料学研究人员追逐热点的嗅觉。

  而这,也正是常浩南想要看到的情况。

  在高度的狂热当中,一些课题组即便本身研究的方向就是超短脉冲激光,也大概率要分出一些力量朝传统的连续激光加工方向去试探。

  或者至少重复一遍他论文里的实验。

  而如果一篇Nature还不够的话……

  他还有后续的组合拳。

  于是,元宵节一过,常浩南便直接找上了丁高恒,申请以科工委的名义组织一次光电子学和材料物理学领域的座谈会。

  参与者人数不必太多,但必须要足够可靠。

  实际上,当丁高恒听到“座谈会”这三个字的时候,他心里就已经基本同意了——

  上次常浩南提出类似的请求,是在大概三年前。

  那场华夏航空发动机产业大会。

  至于结果么……

  所有人都已经看到了。

  华夏的航发产业直接被引入了一個全新的时代。

  尽管常浩南表示这次座谈的规模肯定会远远小于上次,但丁高恒也不贪心。

  哪怕能实现十分之一的效果,他就已经非常满足了。

  不过,在最终点头之前,丁高恒还是具体确认了一下:

  “这个座谈会……你最终准备实现的目的是什么?”

  毕竟,同意和同意之间,也还是有区别的。

  而常浩南的回答则直截了当: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