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8章 准备三_咸鱼夫妻在逃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8章准备三

  朝廷这次携带的物资清单,忠勤伯和夏洪棣还有魏尚书,讨论了许久,又看了船商们报上的商品和数量。

  最后他们决定:以青花瓷、粉彩器为主,宫廷绣品为辅。

  这建议还是忠勤伯提出的,他当时说:“陛下!尚书大人,再华丽的绸缎,贩卖到海外顶多也就几十倍的利润。

  可咱们的绣品,尤其是宫廷绣品,这才是艺术品,无价之宝,数百倍的利润咱们也是可以想想的。

  而且比起成匹成匹的锦缎,绣品轻便体量小,更好保存。只要把放绣品的箱子做好密封措施,哪怕掉进海里也不怕!

  咱们多以苍鹰、烈马、猛虎这类为图,用国宝之礼,赠与那些建交的国家君主,咱就不信不亮瞎他们的眼!”

  “臣附议!船商们带的丝绸占的数量最多,这些丝织品又占地方又怕受潮,瓷器和绣品一个压船正好,一个数量少便于看管而且价值还高!”

  魏尚书在心里默默的算账:瓷器=(泥巴+工艺),绣品=(锦缎+锈技),这两样最值钱的就是有这些技术的匠人,原材料才值多少钱?!

  数百倍的利润?国宝?这刺激大发了!

  皇帝陛下亲自下旨,即刻起:皇宫所有的绣娘,以此次海贸商品为主要工作内容,谁都不能耽搁她们为朝廷创收!

  真是庆幸宫里的女主子不多,从皇帝的妃嫔、公主到太后娘娘,还不到二十人。

  加上夏洪棣又不是爱赏赐妃嫔的,绣娘们除了每季给主子们的常服刺绣,平日的工作量完全不饱和,有了这些订单,她们很是高兴终于有了大展拳脚之处。

  这些人里,很多都是从三岁就开始捏针的,可以说,她们算得上是大夏朝最优秀的锈技人才了。

  数代的宫廷绣娘们,吸收百家之长,融合了全国各地许多绣种的技法,才形成了如今,独树一帜的大夏宫廷刺绣。

  虽然宫廷绣因其供于宫廷,具有严格的艺术审美标准和规范,要求构图、用料、针法等各个方面,都要在固有的程式和规范之内发挥。

  但是她们的图案题材也很广泛,有:山水花鸟、龙凤图案、飞禽走兽、吉祥八宝等。在运用上更讲求寓意的吉祥,处处有着饶有趣味的“口彩”,所谓“图必有意,纹必吉祥”。

  而且宫廷刺绣一般选用的,都是上好的绸缎做面料。绣线除了使用蚕丝制成的绒线外,还使用以黄金、白银锤箔捻成的金、银线,有的绣品关键部位缀珍珠、玛瑙等宝石。

  除了龙凤这些图样不适合用作商途,其他的吉祥图案和华丽的珠宝缀饰,无论放在哪个国家,都会是达官贵族们的心头好。

  尤其是双面绣,这种在同一块底料上、在同一绣制过程中,绣出正反两面图像一致的刺绣工艺,直叫人叹为观止。

  从小件的团扇、手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