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076章 答不答应 载誉而归(中)_1623崛起北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土谢图汗大帐外。

  “你父汗真答应我三个条件了?”

  张天昭望着站在面前的诺敏。他脸上的表情,就好像写着无数个不相信——黄金家族的子孙们,什么时候,变得那么好说话的?

  他愕然地问诺敏说:“三个条件,一点都不变?”

  “怎么可能不变?期限变了,”诺敏刚从大帐中出来,也是满头雾水。他把张天昭交给衮布的那张纸,又重新塞给张天昭说,“我也不清楚,具体的情况,你自己看。”

  他刚才也在大帐外陪张天昭聊天,对大帐内的情况一窍不通。只是在衮布作出最终决定后,才被唤进去传讯的。

  张天昭接过纸张一看,看到上面的条件,修改了时间。把期限从99年,一律修改为30年。每年北上流民的数量,也被限制在三万人以内。这才暗暗松了一口气。

  可同时,他在心中,也为自己冒险的成功,捏了一把汗。

  其实,张天昭之所以敢向衮布提出那三个在别人看起来,是异想天开,极为荒唐的条件。那是因为,张天昭拿捏到了土谢图汗部的死穴——对人口的极度贪婪。

  从后世的历史书中,张天昭隐约地记得。大约是在康熙元年(1662年),札萨克图汗部发生了严重的内乱,异致大量的人口跑到了土图汗部去避难。

  等到札萨克图汗部的内乱平息,札萨克图汗成衮派人找到土谢图汗察珲,向他讨回当年跑到土谢图汗部人避难的人口牲畜。

  碍于脸面,土谢图汗答应归还人口。可实际上,他只是口头答应,没有实际上的行动。害得札萨克图汗白白欢喜一场。

  等了好几年,札萨克图汗依旧没看见自己的人口牲畜被送回来,就向康熙皇帝上书,请求清廷出面,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作为喀尔喀蒙古的共主,康熙皇帝亲自下旨,让土谢图汗部交还札萨克图汗部的人口牲畜。

  土谢图汗收到康熙的圣旨后,同样是口头接受,行动照旧——依旧不归还。

  直到1684年,在康熙皇帝派出的重臣之前,札萨克图汗与土谢图汗,才在佛像前发誓:归还人口,重归于好。成功地解决了避难牧民问题。

  当然,现在,离上面所说的,在真实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还有很多年。

  可张天昭也从中找到了土谢图汗部的七寸,那就是,土谢图汗对人口的贪得无厌。

  试想想吧,邻居家有数千部民因为战乱,跑过边界来避难。土谢图汗就敢拉下面子,扣住不还。

  那么,当他知道,他的部族,今年会因为痘疾,而掉死的三万八千多人时,他会是什么感想?

  如果,在那个时候,有人对他说,只要答应三个小条件,就有办法让他三万多部民不会死。你说,在这种情况下,土谢图汗会拒绝吗?

  张天昭赌他不会拒绝。毕竟,这三万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