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一二七、人才工作_史上最强大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校经费充足。”

  石新科接着说道:“引进只是第一步,关键是如何让他们发挥高层次人才应有的领军作用。很多高层次人才到了新学校之后,受学术环境、研究团队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很难再继续开展之前的高水平研究,只能从事一些很普通的教学工作,使得高层次人才在低水平上运转,失去科研生产能力。对于学校来说,空落了个好听的名头,却没有得到实质的发展。”

  他的这番话,不禁让徐生洲想起了陈康彦。

  陈康彦当日在夏中大学受辱,心意难平,愤而出走到在专业上一穷二白的神州科技职业学院。然后,他钱有了,房有了,权也多少有一点,但修炼半生引以为傲的细胞生理学功夫却彻底荒废了,只能变着法子另辟蹊径,捞些偏门,但这又如何能与他最拿手的细胞生理学相比?眼下的他,真的是在低水平上运转。

  不知午夜梦回,他是否会自己当初冲动的选择而懊悔不已?

  决不能寒了陈康彦的心!

  徐生洲暗暗决定,等下吃完饭就给何兴华打电话,今年校招一定要多招几个细胞生理学方向的博士,再配强配优先进的实验设备,让细胞生理学研究中心充实起来、运转起来,成为学校的拳头学科!

  至于肖和平,徐生洲反倒不是很担心。有了简文桐,再加上自己,足以继承他在概率论方向的衣钵,甚至有可能发扬光大,他还有什么不满足的?但在肖和平、简文桐两人或明或暗的言语中,都反映石新科这小子最近比较浮,心思根本没放在数学上,交的论文更是一塌湖涂。

  看来得找个机会和这小子好好聊聊,敲打他一下!

  石新科还不知道徐生洲要给他念紧箍咒,继续谈论他的观点:“另一方面,既然高层次人才能被挖来,也就能被别人挖走。现今国情就是如此,帽子为王,只要有高层次人才的头衔,就不愁没下家,就要担心被别人连盆端走。在攻防得失之间,学校大量的物力财力被耗费,原本心平气和的普通教职工也会人心动荡、牢骚满腹,进而影响学校的良好教学科研生态。”

  徐生洲插话道:“说起这个,我想起母校京城师范大学法学院的一则往事。那时候还不叫法学院,应该叫法律系,系主任兢兢业业好多年,一心想把专业名声搞上去。没想到学校突然从隔壁的三人大学引进了刑法学团队,里面有长江学者、有青年知名学者,一下子把这位系主任给盖过去了。这位系主任也是硬气,转身跳槽到隔壁的三人大学,算是为三人大学报了一箭之仇。这一来一回之间,真的是伤筋动骨。”

  苏山月长叹一声:“人心不就是这样?老觉得家花不如野花香,等家花变成了野花,又追悔莫及。”

  徐生洲不由得一个战术后仰:您这是有故事啊!

  石新科不敢八卦苏山月,只能就事论事:“都说‘强龙不压地头蛇’,很多学校在引进人才之后,其实都是‘强龙专压地头蛇’,让学校的‘家花’受尽窝囊气。等压倒地头蛇后,又因为群龙无首,开始群龙互斗,最后落得里外不讨好,学校也风气大坏。所以引进人才,贵实不贵名,贵精不贵多。”

  徐生洲和苏山月都鼓起掌来:“新科说得很有见地!”

  “没想到石大秘是腹有锦绣啊!”

  石新科心虚地看了看徐生洲的脸色,忙着解释道:“没有、没有,就是跟着徐校长身边,自然而然对教育方面的事情关注多一点,思考也就多一些。”

  徐生洲对他的观点很认同:“引才,确实只是人才工作的第一步,之后还要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实现用才、稳才、育才,人才工作才算完整。新科你记一下,学校近期要成立人才工作办公室,暂时由何新华处长负责,专门为学校的各类高层次人才服务,重点是‘稳才’。”

  “好的。”石新科掏出手机,点开记事本,记下徐生洲的安排。

  “还有,明天我们一起去拜访陈校长、曾老师这两位杰青,问问他们对学校的发展有何高见?还有那些需要改善的?”

  听到徐生洲要带着自己去见曾和平,石新科的嘴角顿时耷拉下来。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